8月11日至13日,由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综合考评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农业农村部及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对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朱爱国、21位岗位科学家、15位综合试验站站长进行聘期考评。会议还就科学谋划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十五五”重点任务与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究。
会议现场(8月12日摄)。
“十四五”期间,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以麻及各类衍生产品为主线,紧扣产业发展脉搏,紧抓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在推动我国麻类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提质增效上成绩显著。五年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育成新品种82个,形成专利技术278项,研发新设备42台(套),集成应用综合技术60余套,创新应用“四套机制”加速体系成果转化应用,在保障国家重要种质资源安全、加速高品质麻类新品种选育、提升边际土地麻类种植水平、拓展麻类作物现代化应用场景、推动麻类生产向高值产业突破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相关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18项。
会议认为,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通过解决麻类产业链上的科技堵点痛点,创新集成麻类作物高产优质抗逆品种、肥料减施、纳米除草剂、机械化种管收、分段式酶法脱胶、纯亚麻干法纺纱等关键技术,打造火麻仁粉、饮料、罗布麻茶叶、黄麻购物袋、麻育秧膜等一系列绿色产品,挖掘麻类作物在重金属污染地、盐碱地、干旱地区等边际土地上生态利用和修复作用,集中打造了四川省大竹县、黑龙江省青冈县等多个麻类科技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样板,为支撑国家种业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指出,麻类产业既要应对自身发展的困境,更要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我国麻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还存在着种植空间受限、原料进口依存度高、聚合高产优质多抗的麻类品种缺乏、麻类企业不强、麻类新兴材料缺乏颠覆性技术支撑等问题。展望“十五五”和麻类产业发展远景,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必须进一步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在自信基础上开放包容、守正创新,谋划好“作战地图”,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推动麻类产业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作出新的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