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电网”)一套以“水轮机+柔性光伏+储能装置”为核心的创新供电微电网正式投运,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南代小组5户人家稳定供电。
“峡谷孤岛”光明难保障
今年5月底,一场强降雨袭击了独龙江乡,致使全乡电力、通信、道路全面中断。
独龙江乡地形狭长,全年雨雪天气持续时间长,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频发。尽管云南电网公司全力以赴在6月10日完成全面复电,但南代小组由于道路损毁,短时间内无法抢通,供电线路也无法抢修,电力中断期间,该村每天需要依靠柴油发电机供电。
南代小组位于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最偏远的北边,距离乡政府所在地有40多公里,仅有5户人家,更因地处峡谷深处,道路全部都是临江而建的挂壁公路,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损毁,一旦灾害发生,传统燃油发电机依赖的油料运输成本高昂且风险突出。如何保障5户人家的光明成为南方电网云南怒江供电局(以下简称“怒江供电局”)的难题。
南代小组村民屋顶安装了光伏板(7月11日摄)。李光辉 摄
重建方案“保通”更“求稳”
灾后恢复供电只是起点,怒江供电局的目标不止于“通电”。怒江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轮流驻村,带领突击队开展拉网式巡查,着手研究重建方案。
“我们不仅确保‘通’,更要追求‘稳’和‘好’。”在电网抢修复电过程中,怒江供电局副总经理欧剑洪曾带队到独龙江北线送发电机,勘察电网受损情况。他表示,对于南代小组这样地处末端的村寨,需要一套不依赖外部能源的独立供电系统。
在走访中,独龙江供电所员工李光辉发现南代小组曾有使用微型永磁水轮发电机发电的经历。这些设备在正常自然条件下,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照明电力。
经过周密规划,一套以“水轮机+柔性光伏+储能装置”为核心的创新供电组合方案出炉:利用独龙江的水流自然动能发电,配合太阳能和储能系统,彻底解决灾后油料运输困境。
于是,12名供电员工组成突击小队,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3天2夜,徒步40余公里,靠肩扛手抬,将3台水轮发电机、2台备用发电机、16块光伏板及相关安装材料,硬生生“背”进了深山。
建成微电网之后,南代小组村民用电更稳定了(7月31日摄)。 何中阳 摄
微电网打造抵御自然灾害的电力“新样板”
3台3千瓦微型永磁水轮发电机投运,集成混合逆变器的430瓦高效柔性光伏组件,51.2伏100千瓦时大容量储能电池完成安装,完整的微电网系统建成。
独龙江供电所副所长屈江福介绍,灾时,微电网能独立运行;灾后电网恢复时又可平滑切换至并网模式,实现余电上网,让绿色电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现在遇到灾害再也不怕断电了。”村民杨新说,现在村民用电有了多重保险。
云南电网公司规划发展部总经理颜涛表示,南代小组微电网的建设成本不菲,但意义深远。它不仅解决了5户人家的用电问题,更打造出深山峡谷间抵御自然灾害的电力“新样板”。该微电网首创的“光水互补+智能切换”架构,已纳入云南电网数智微电网范例,为偏远地区防灾保电提供可复制方案。
为5户人建电网值不值?对于这个问题,独龙江供电所所长李福凌回答:“独龙江每一盏灯都不可或缺,它象征着古老土地连接新时代的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