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莫拉佤族村彩色稻田。通讯员 董履香 摄
立秋时节,一幅以大地为纸、水稻为墨的巨型稻田写意画,在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司莫拉佤族村惊艳亮相。由黄、绿、紫、红等多色水稻组成的稻田里,稻浪随风起伏,彩色稻田迎来最佳观赏期。
彩色稻田是司莫拉佤族村连续5年种植的特色农业景观。今年的彩色稻田以“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为主题,将紫叶稻、黄叶稻与绿叶稻等巧妙搭配。从司莫拉佤族村的高处俯瞰,彩色稻田如一块天然调色板,“镶嵌”在青山环抱的田野中,与远山、村庄交相辉映。
微风拂过,稻浪翻滚。在云谷公园核心区,24座水车集群与500亩万寿菊花海环绕彩色稻田,形成一条“沉浸式田园景观带”,每天吸引游客2000余人次。
近年来,司莫拉佤族村以彩色稻田为核心景观,打造佤乡风情体验、古寨乡旅、农旅休闲等多元业态,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眼下,彩色稻田不仅成为司莫拉佤族村乡村旅游中的视觉盛宴,更为村民致富铺就了幸福“稻”路。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合作社牵头流转土地,形成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运营、统一利益分配的闭环体系。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每亩有1000元的保底收益,还能通过参与稻田管护、旅游服务等获得务工收入,年底更可享受合作社分红。最近5年,司莫拉累计接待游客143万人次,合作社累计分红93.9万元。
随着彩色稻田观赏季的到来,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的预订量明显增加,村民们忙着迎接客流高峰。村民杨彩芹的司莫拉大米粑粑生意红火,一天最多能卖500个,收入2000余元。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司莫拉佤族村的红茶、绿茶、胭脂果酒、果酱、大米粑粑等特色农产品相继“出圈”,司莫拉帆布包、风情伞、木鼓等文创精品陆续上线。村内有铺面40余个,农家乐、民宿增至10家,许多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创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84元。
司莫拉佤族村的彩色稻田最佳观赏期将持续至10月初。其间,村里将举办佤族新米节、篝火晚会等传统特色活动。(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董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