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08 08:40:47
来源:新华网

【在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听Ta们讲故事】象与桥

字体:

  说起大象过桥,在可查阅的资料中鲜有记载,但从2021年8月8日那一天,象与桥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咋回事?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正高级工程师沈庆仲有个故事要与大家分享……

  2021年8月8日晚,14头野生亚洲象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过大桥,完成了北上南归之旅中最关键的一段行程。3分15秒,这个看似短暂的时间,却凝聚着人与象之间长达数月的信任构建,也成为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1年8月8日晚,象群行走在元江大桥上(视频截图)。新华网发

  三次“试水” 为跨越元江大桥打下基础

  大象对桥非常敏感,毕竟它们体型庞大,每一座不确定能承受多少重量的桥都像一个不安全因素。因此当它们遇到桥,大概率会选择绕行。但在南归的途中,元江大桥又是必经之路,成为了象群回家最大的障碍,如何让它们安全回到适宜栖息地?成为云南大象北上南归途中的难题。

  “象群从这边过去的时候是枯水期,它们是从水里蹚过去的,那么丰水期怎么过河?这就是个大问题。”因此,从元江大桥过去成为了最理想的方案,但沈庆仲和工作人员们对大象过桥都没有太大信心。“我们当时就想,要让它们过桥,就要有过桥的经验。所以我们一直在关注碰到有桥的路它们会怎么走。”沈庆仲回忆,一天傍晚,象群有要过一座桥的趋势,但因天气原因未能监测到,第二天查看痕迹,发现象群似乎没有过桥,就这样,他们的期待落空了。

躺着睡觉的象群(视频截图)。新华网发

  转折发生在距离元江大桥不远的地方。当象群来到一段高速公路的上方时,正好有一座桥,在为北上象群成立的省级指挥部的统筹下,高速公路上的车都停了下来,给了象群安静地过桥环境。这一次,它们从容地走了过去。在距离元江大桥1公里多的地方,象群再次给了大家惊喜——那里有一座跨度约85米的跨湖桥,2021年8月7日晚,象群再次顺利过桥。两次过桥为象群积累了经验,也给了工作人员们极大的信心。

  元江大桥旁人与象的心理博弈

  除了为象群积累过桥的“经验值”,指挥部其实还在靠江边的地方修了一条宽阔的路,为它们过桥做准备。万事俱备,时间来到了2021年8月7日的晚上,象群已经到达元江大桥旁,但在大家的屏息以待中,它们还是停了下来。

“出走”他乡的象群(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虽然前期我们跟它们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但是要过元江大桥,这些信任感还不足。”沈庆仲分析,桥下水流急、水声大,要让它们过桥还是没有那么容易。因此,指挥部决定在这里为象群打造一个适合它们的休息环境。指挥部在附近挖了一个水池,让象群在炎热的8月也可以玩到水,尤其是贪玩的小象,“把小象照顾好,大象才会安心。”沈庆仲说,他们还为象群打造了一个盐水池,让它们可以喝到盐水。

为象群休息打造的水池(视频截图)。新华网发

  玩的有了、喝的有了,吃的自然也少不了,工作人员还给它们带来了新鲜的芭蕉、玉米等可口的食物,就像为远行者准备的“补给”。就在大家以为象群会好好享受一番时,当天晚上还是有大象跑到了山顶,但是那条路十分陡峭,工作人员们心里清楚是走不通的。“后来它还是回来了,本来它为什么会上山一直是个谜,后来我慢慢梳理这件事,我觉得它应该是想去探探下一步的路怎么走。”沈庆仲说。

2021年8月8日晚,象群跨过元江大桥(视频截图)。新华网发

  2021年8月8日晚,随着太阳落山,象群也开始活动,为了不干扰它们,象群一起身,工作人员们便撤开了。当第一头勇敢的带路象走上桥头,迈出过桥的第一步,象群也陆陆续续上了桥,它们没有犹豫、没有停留,仅用3分15秒,14头大象全部顺利过桥。那一刻,沈庆仲不仅有对象群终于归家的喜悦,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

  是回家的桥 也是人与象之间的一座“桥”

  北上南归的象群本就是个“组合体”,由多个家族的成员组合而成,结束旅行回到原栖息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后,它们也分开了。以“短鼻”为代表的“短鼻家族”2022年2月5日现身西双版纳野象谷;以“花鼻子”为代表的“花花家族”则在普文一带活动。“但它们都不会在某个地方长时间停留。”说起北上南归象群的现状,沈庆仲表示它们之间还是会互相走动,与从前也没有太大变化,但这件事带给亚洲象保护事业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

在西双版纳野象谷活动的“短鼻家族”(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一趟北上南归之旅,让从事亚洲象相关工作30余年的沈庆仲感慨:“我们对亚洲象的了解还是不够。”曾经亚洲象种群数量少,它们是神秘的,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种群数量不断提升,也给了大家可以更加深入研究、了解它们的机会。在沈庆仲看来,大象是有思维的,人与象之间是可以建立互信关系的,“但是我们对它的语言了解得太少了,如果能研究清楚,那么人象之间和谐关系的桥梁就可以搭建起来。”

在西双版纳活动的“短鼻家族”(6月30日摄)。新华网发(周晨浩 摄)

  除此之外,这一事件也推动着云南的亚洲象保护事业前行,让人们对如何保护好它们有了更多思考。“现在我们的各种保护措施都有了加强提升,这些都是来自于对北上南归的总结。”沈庆仲表示,南归途中架起的不仅是让大象通过的桥梁,更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但要架好这座桥,绝不是一日之功,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他也希望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者,让人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完)

总策划:韩海阔

策划:李霞

统筹:罗春明

执行:柴静 徐华陵

海报设计:陈寒青

指导单位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支持单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