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07 18:04:24
来源:新华网

千里边疆国旗飘丨云南宁洱: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字体:

位于宁洱县城里的民族团结园(8月5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享誉全国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宣教部主任周林站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娓娓道来这块“特别的石碑”的故事。

  8月5日至6日,“千里边疆国旗飘”主题调研活动普洱线路调研组走进宁洱县。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民族团结园,这里巍然矗立着著名的民族团结誓词碑,70多年岁月洗礼,民族团结誓词碑仍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

民族团结誓词碑巍然矗立(8月5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据周林介绍,民族团结誓词碑高142厘米、宽66厘米、厚12厘米,是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的重要文物,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在边疆多民族地区成功实践的历史见证,也是边疆地区各民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载体。

  “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签字代表昌恩泽,是我的外公。在我的成长生涯里,誓词碑和外公的故事对我影响很大,从学生时代到工作时期,我一直以外公为榜样,尽力做好一切事务。”周林说,70多年来,普洱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践行誓词碑上的誓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现在我已经为各级参观团队宣讲了600余场,每讲一次,我对‘一心一德,团结到底’的誓词碑内容就更多了一份情感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同也更深了一层。”周林说,他曾是一名小学教师,2021年底,他选择到民族团结园担任一名普通的讲解员,不断讲述着誓词碑的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8月5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如今,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为核心的“普洱民族团结园”、杨正元故居、方有富故居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已成为普洱全市、云南全省乃至全国弘扬和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数达10余万人次。

  近年来,宁洱县紧紧抓牢“民族团结誓词碑”这一载体,发挥教育阵地作用,将学习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内涵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培训中,在全县各小区、公园、广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融入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民族特色文化标识和宁洱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宣传标识,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用好文艺载体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故事,用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内涵凝聚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走出了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宁洱道路。(完)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