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场车流如织、中老铁路“黄金通道”效应持续释放、边民互市从“翻箱倒柜”到“智慧机验”……这一幕幕正是云南“口岸经济”奔腾向前的一个个缩影。今年上半年,云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273.9亿元,同比增长3.2%。数据跃动的背后,是云南以口岸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变革。
作为云南省委、省政府擘画的“三大经济”战略核心支柱之一,口岸经济正从传统“通道经济”向集物流、贸易、加工、服务于一体的“口岸枢纽经济”跃升,成为驱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云南正以口岸为流量入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大通道牵引铁路动脉激活开放末梢
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车务段磨憨站,“钢铁驼队”昼夜穿梭。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1007万人次,同比增长1.7%;全线运输货物总量突破1260万吨,同比增长25.9%,客货运输量质双升,“黄金线路”活力澎湃。
一列载有水果的冷链班列行驶在中老铁路上(2024年7月10日摄)。新华网发(杨永全 摄)
中老铁路开通以来,每年南亚东南亚各国热带水果上市的时节,大量榴莲、山竹、龙眼等水果搭乘货物列车,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市场。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车务段磨憨站货运值班员韩加元介绍,针对榴莲、山竹等热带水果进口,铁路部门及时协调协作单位,单批次水果通关时间最快缩短至3小时,损耗几乎为零。
多部门协作、创新通关方式、压缩查验时间……在云南省各口岸并不鲜见。今年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积极补足口岸设施短板,合力提升通关服务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天保口岸进口榴莲(含冻榴莲肉、带壳冻榴莲)货值已突破28亿元,是去年全年数的9倍多,并于今年首次实现冰冻榴莲肉进口;首次实现铝产品进出口,与文山州主导产业形成有效联动。
“针对生鲜产品,我们专门配置了精准检测设备,优化了整套作业流程。”云南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应怀说,过去需将榴莲送往昆明检测,现在在文山州本地检测,通关时长压缩了五六天。
建设中的天麻高速马鹿塘特大桥(7月20日摄)。新华网发(朱瑜舒 摄)
此外,当前连接天保口岸与麻栗坡县的天麻高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总体项目进度已达75%。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提高天保口岸经贸往来效率和中越通道通行能力,进一步助力天保口岸“口岸经济”跑出“加速度”。
智慧通关赋能软环境铸就竞争新优势
“口岸经济的竞争力,核心在于通关便利化水平。”在云南,科技赋能正让口岸“管得住”与“通得快”完美统一。
在云南省第一批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口岸磨憨口岸,勐腊海关创新5G单兵、一站式验放、多贸合一等智慧化监管场景,并联合铁路、边检部门优化信息互通与流程再造,将每列车海关作业时间压缩至25分钟,显著提升旅客通关体验。
勐腊海关关员在磨憨铁路口岸对进口山竹进行监管查验(7月31日摄)。新华网发(周炜 摄)
勐腊海关口岸监管科副科长李春苇介绍,为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健康发展,勐腊海关深入践行“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的合作理念,运用“互联网+边民互市”,打造了边民互市贸易从境外到境内的全链条场景,有效提升了海关监管服务效能。
外国留学生在磨憨铁路口岸,为磨憨边检民警优质服务点赞(2024年7月25日摄)。新华网发(黄远飞 摄)
为进一步提升来华外国籍人员通关体验,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以优质高效的通关服务促进国家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聚焦外籍人员通关体验,推出旅游团网上预约通关、前置外国人入境卡填报点等10余项通关便民措施,边检整体查验效率提升30%,有效确保了口岸通关安全、快捷、顺畅。
作为中国陆路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保山市依托区位优势,以智慧化建设完善口岸功能。腾冲猴桥口岸构建了“1+4+N”智慧体系,配置CT型快速行李物品检查系统、智慧卫检通道、智能健康申报终端等先进设备,实现人员5秒通过卫检、30秒完成行李查验,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部门协同、技术赋能与流程优化,云南口岸正形成监管智能化、服务精准化、通关高效化的新格局,为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枢纽能级跃升驱动经济格局重塑
在磨憨沿边产业园区,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开园后,市场主体从2022年底的3393户增至2025年一季度的6214户,吸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中药材加工等产业项目落地,多元化产业格局初具雏形。
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资料图)。新华网发(昆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磨憨沿边产业园区的繁荣景象,是云南举全省之力发展口岸经济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云南省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中亚班列(澜湄快线)”多式联运货运品牌更加丰富,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546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6200万吨。“2+3+N”沿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纺织服装、消费电子产业加速聚集,累计落户企业191家,瑞丽等地产业园区标准厂房一房难求;高水平举办第9届南博会,签约投资项目、外贸合同金额分别达136.1亿元、84.8亿元。
放眼全省,各具特色的口岸正依托大通道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跨境贸易、落地加工、保税物流、跨境旅游等业态,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全省联动”的发展格局。随着“三大经济”战略的深入实施,依托口岸经济这一强大引擎,云南正从地理边缘大步迈向开放前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奋力谱写沿边开放、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完)(罗春明 刘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