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泸水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抗战研究专家,在上江镇蛮英村新发现一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牺牲将士墓葬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为还原滇西大反攻灰坡战斗历史细节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失利后,侵华日军侵占腾冲等地,随即翻越高黎贡山进犯泸水,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栗柴坝惨案”。此后两年,日军在泸水境内大肆烧杀掳掠,当地军民持续掀起抗日浪潮。
1944年5月11日,滇西大反攻全面打响,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其中第54军198师从栗柴坝、勐古渡口渡江后,向盘踞灰坡山的日军发起猛攻。战斗中,日军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以猛烈火力层层阻击。远征军将士冒死仰攻,与日军展开惨烈的拉锯战和白刃战。最终,在付出牺牲数百人的惨重代价后,全歼灰坡山守敌。此役的胜利为后续冷水沟至北斋公房战斗扫清了障碍,并为收复腾冲奠定了关键基础。
实地勘察(7月29日摄)。
战斗结束后,当地军民将牺牲将士遗体搜集安葬。然而,1959年因群众生产劳动,墓葬不幸被毁,墓地被开垦为田地,这段历史逐渐被淹没。
为抢救红色记忆,泸水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专家团队,对今年84岁的知情人士乔付南等村民进行走访。通过口述史料与实地勘察,最终确认了该墓葬遗址的具体位置。“我们将对调研结果进行再核查、再研究,形成完整文字材料上报有关部门,力争尽快启动遗址保护与纪念设施建设工作。”泸水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郝花玉表示。
泸水市委党史研究室史志业务研究特聘专家郭子雄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怒江各族人民与远征军将士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滇西抗战的坚固防线。牺牲将士墓葬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灰坡战斗实物佐证的空白,更让世人得以透过历史遗迹,真切感受先烈们“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保护好这处遗址,就是守护民族记忆的根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对灰坡战斗和整个怒江抗战的历史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还原当年事实,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郭子雄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