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盘龙彝族乡的层层山峦间,漫山遍野的烟田绿意盎然。与往年不同,烟农梁绍昌不再担心烟叶无法及时运出。通过无人机运输技术,烟叶综合运输成本显著下降,科技的力量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烟农的效益。
无人机吊着一捆新鲜烟叶穿梭在山林间(7月18日摄)。
盘龙乡山高坡陡,过去每到采收季,梁绍昌都要费尽心思四处张罗人手,效率低下,工钱也水涨船高。在砚山县盘龙烟站组织的一场科技培训会上。梁绍昌被屏幕上无人机高效穿梭于山地运送物资的画面触动。
在烟站生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梁绍昌引进了专门用于山地物资运输的无人机。飞行路线的设定、起降点的选择、烟叶的合理捆扎固定,每一个环节反复摸索和调试,一次次现场试飞,一遍遍优化方案,无人机逐渐成了烟田上空灵动的“搬运工”。
今年夏天,梁绍昌的烟叶随着一架无人机轻盈地掠过树梢,沿着预设的安全航线,精准地悬停在山坡下收集点上方,地面人员麻利地将一捆捆采摘下的新鲜烟叶从吊索上放到收集点的皮卡车上,几分钟就完成了以往需要壮劳力辛苦跋涉大半天的任务。此外,无人机运输极大降低了烟叶在崎岖山路颠簸中造成的损伤,保证了入烤烟叶的品质,间接提升了最终收益。
地面人员准备卸下无人机吊运过来的烟叶(7月18日摄)。
梁绍昌的成功实践,让邻近的烟农纷纷前来观摩取经。与此同时,砚山县盘龙烟叶工作站组织现场演示会,推广“无人机运烟”这一新模式,并着手探索建立共享服务平台,降低单个农户使用新技术的门槛,解决山区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完)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