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7/31 09:19:37
来源:新华网

【探秘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Vlog】世界护林员日|“追象人”十二时辰

字体:

  当第一缕阳光穿过原始森林,“追象人”又开启了新的一天。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象群是这里的“游侠”,而行走在山里的“追象人”每天都追寻着它们的步伐,开启一场跨越十二时辰的“捉迷藏”……

  江城县有一群特殊的护林员,他们的工作以亚洲象监测为主,他们也被称为“追象人”,刁发兴便是其中的一员。作为江城县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监测队队长,他与12名队员一同追寻着生活在江城县的59头野生亚洲象的踪迹,守护着近1000平方公里内的人象平安。

在江城活动的象群(7月8日摄)。新华网发

  十二时辰的坚守

  “这群象最小的有两头,有一头两三个月,一头四五个月,我看看最小的那头是什么情况。”近期,在江城县康平镇曼克老村,一群20头的野象悠哉惬意地活动着,说起这个象群中的小象,刁发兴清晰地记得它们出生的时间,也时刻关注着它们的情况。这是刁发兴每天“十二时辰”工作中的一环。

新生幼象正在喝母乳(7月7日摄)。新华网发

  今年是刁发兴成为“追象人”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间,他见证着野象群从偶尔光临江城县,到59头野象在这里“定居”。追象的工作并不是朝九晚五,而是需要时刻关注象群的动态。“每天早上我们找到象群的位置,然后再把人分出去监看每一个象群或者每一头独象,再向村民们发出预警,告诉他们是否可以出门劳作。”时间久了,刁发兴对象群也熟悉了,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对象群的位置已有大概判断,确认好后他便给队员们安排监测位置。

刁发兴和同事们正在开展亚洲象监测工作(7月8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但预警并不是每天只需要发送一次,只要象群的活动情况有变化,或者可能会影响村民劳作,他们都需要实时监测并发布预警。“象群里有小象的,还要看看小象健不健康,或者其他大象出现健康状况也要更密切地监测。”刁发兴说,每个象群的喜好和活动的规律都不一样,但天热的时候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林子里休息,气温不高的时候它们就会出来活动,如果是下雨天,它们的活动时间也会变长,这些也决定着“追象人”的工作时间。

两头亚洲象正在嬉戏打闹(7月7日摄)。新华网发

  他们早已习惯了跟着象群的活动规律来调整自己吃饭和休息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天24时发布完最后一次预警信息,他们才可以休息,特殊情况下还要在象群活动的区域附近驻守,在车上睡觉也是常有的事。正是这份坚守,换来了人象平安。

  “小黑皮”见证着“追象人”的成长

  在刁发兴的记忆中,有一头名为“小黑皮”的公象,“我们刚开始监测的时候它还是一头亚成年的象,现在已经是‘小伙子’了。”说起“小黑皮”,刁发兴就像说起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相处时间久了,刁发兴觉得“小黑皮”好像也知道他是保护自己的人。

亚洲象“小黑皮”正在玩耍(资料图)。新华网发(刁发兴 摄)

  刁发兴见证了“小黑皮”的成长,“小黑皮”同样也陪伴着刁发兴的成长。最开始做监测工作时,监测亚洲象只能靠找它们的粪便和脚印来判断它们的活动区域,一来准确性有误差,二来对监测员来说也比较危险。随着无人机的添置,刁发兴学会了新技能,对监测亚洲象也越来越熟练。“2022年开始用无人机,2023年以后还配上了带热成像功能的飞机,象群晚上的活动情况我们也能掌握了。”他说。

刁发兴正在用无人机监测亚洲象(7月8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最开始接触无人机时,刁发兴也会因为技术不成熟而“炸机”,但现在他已经越来越熟练,什么时候用大飞机,什么时候用小飞机,都可以熟练地来回切换。不仅如此,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对野生亚洲象的情况、性格、习性越来越了解,“这群象就喜欢在农田附近活动,林子里的那8头就喜欢在林子里,一待就是好几个月。”说起生活在江城的野生亚洲象,刁发兴已经了如指掌。

在江城活动的亚洲象群(7月8日摄)。新华网发

  当前,在江城生活的亚洲象有59头,会分为7—8个象群活动,监测队的13个人也已经可以熟练、默契地监测到每一头象。刁发兴说,每一个象群的数量一定要点清楚,这样才能保证没有意外。

在江城活动的亚洲象群(7月7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一天看不到象,就觉得缺了点啥”

  在许多喜爱亚洲象的人看来,刁发兴他们的工作是令人羡慕的,每天都能看到这些大家伙。但刁发兴却深知这份工作背后的责任与艰辛,“这个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干好的,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刁发兴介绍,比起务农,这份工作的收入会高一些,但工作时间长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些对每一个监测员来说都是考验。但是大家还是坚持下来了,毕竟干好这份工作需要对当地情况以及亚洲象的情况都非常了解。

刁发兴夜间开展亚洲象监测工作(7月7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与此同时,当地村民也对亚洲象监测员有了深深的信任。每天外出务农或务工,都等待着他们的预警信息,这也让刁发兴和同事们深感责任重大。而监测员们对亚洲象也产生了感情,“小象特别可爱,会像小孩子一样打打闹闹,玩泥巴、滑坡。”在刁发兴看来,虽然人与象语言不通,但时间久了,自己好像可以读懂它们,一天看不到它们,像少了些什么似的。

在江城活动的亚洲象群(7月7日摄)。新华网发(徐华陵 摄)

  近两年来,江城县未出现亚洲象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刁发兴觉得这就是监测工作成果的体现。除此之外,近年来小象宝宝也不断增多,今年又有3头小象出生。“我们这里生态好,吃的东西好,也安全,它们很喜欢在这里。”刁发兴希望,通过自己与同事们的不断努力,让象好人也好,一直和谐地生活下去。

航拍在江城活动的亚洲象群(7月8日摄)。新华网发

  追象人的一天,是江城的一天,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每一天……(完)

总策划:韩海阔

策划:李霞

统筹:罗春明

执行:柴静 徐华陵

海报设计:陈寒青

指导单位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支持单位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

江城县融媒体中心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