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宜良县人民法院狗街人民法庭(以下简称“狗街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辖区农业特色产业实际,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目标,通过司法服务前移、多元解纷联动、法治宣传赋能等方式,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织密解纷网络 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
狗街法庭依托“2+3(1)+N”工作机制,坚持“法官引导和人民调解”“专业调解和联合调解”相结合,主动对接行业调解组织,积极引进村社镇街专业调解组织,全面借力辖区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逐步形成人民调解、综治调解、行业调解的多方联调解纷模式,减轻群众诉累。
宜良县狗街镇小哨社区森林茂密,野生菌资源丰饶,为唤醒“沉睡”的山林资源,让其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社区探索实行“包山拾菌”模式,有效提升野生菌的经济价值,当地群众收入显著增加,实现了生态资源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狗街法庭积极融入小哨社区“包山拾菌”工作,结合过往土地纠纷案例,针对承包方式、期限、租金支付等易引发矛盾的环节,向村小组及农户开展精准普法,现场解答法律疑问,从源头筑牢纠纷预防防线,为这一特色产业模式的有序运行提供司法护航。
法治赋能增效 培育乡村治理新生态
为方便村民诉讼,狗街法庭的“巡回办案”几乎成了常态,田间地头、村、镇都有法官和调解员的身影。在某鱼塘埂垮塌财产损害纠纷中,承办法官实地勘察后,以巡回审判方式现场审理案件,并结合农村常见的土地、相邻权纠纷开展普法答疑,引导村民学法用法,切实增强基层法治意识。
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一方当事人表示其远在外地,短时间无法到法院处理纠纷,且来回路费成本较高。考虑到当事人具体情况,狗街法庭调解员选择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在线调解。最终该起纠纷得到妥善化解,有效节约了诉讼成本,让当事人实现“零跑腿”。
此外,狗街法庭还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小院”,在法庭墙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制法治内容,将法治元素融入解纷等候、案件办理等场景,通过可视化、亲民化的文化熏陶,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实现普法宣传与纠纷化解的有机融合。
践行楷模精神 以实际行动传递司法温度
为学习好、宣传好、践行好“时代楷模”鲍卫忠的先进事迹和工作方法,狗街法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鲍卫忠群众工作法”深度融合,设立特色调解室,秉持“冲在一线解纠纷、维护团结促和谐、关注需求优服务、深耕案件提质效、以心换心赢信任”的工作理念,将鲍卫忠司法为民情怀和实践经验转化为审判执行的生动实践,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下一步,狗街法庭将继续秉持“如我在诉”理念,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让司法服务既有“乡土温度”,又含“专业精度”,让“枫桥”化成司法为民的“连心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