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工艺技术学院非遗技艺传承坊实训室内,陈列着精美的剑川木雕、白族扎染、彝绣等非遗作品,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
课堂上,学生们围坐在工作台前,专注聆听学院教师朱维莉的讲解。教师朱红涛手持刻刀,一边示范传统高浮雕技法,一边细致讲解剑川木雕的构图与刀法要领。学生们认真观摩,不时记录要点,或拿起木料尝试雕刻,在老师的指导下调整手法。
学院非遗技艺传承坊内景(资料图)。
一直以来,建筑与工艺技术学院秉承“方圆中正,文质相含”“敬业乐群,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民族民居和民族技艺两大方向的发展,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且在云南一流的民族建筑和技艺专业。学院相关负责人李殿生介绍,学院现设有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8个专业,并拥有优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包括5名云南省技工院校教学名师、10名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学院还特聘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云岭首席技师、校企合作专家到校授课,为学生提供前沿的专业指导。
学院学生在木工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资料图)。
在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学院投入5000平方米的实训场地,打造了数字建造设计中心、智能家居体验中心等20余间实训室。此外,学院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建立了非遗技艺传承坊,聘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雕(剑川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等专家驻校指导。
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创作(资料图)。
2023年5月,学院开展的剑川木雕研培项目在年度绩效考核中,获得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等次表彰。同年,学院还牵头成立了剑川木雕非遗传承产教融合工匠培育教学实践中心,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除木雕外,学院还开设了白族扎染、彝绣等第二课堂课程,聘请了云南省级彝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陆芬等担任产业导师,每月定期来校授课,深受学生欢迎。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坚持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可胜任工程施工与管理、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品制作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广泛活跃在云南省建筑行业各领域,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学院学生的扎染作品展示(资料图)。
李殿生表示,下一步,建筑与工艺技术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筑与工艺技术人才而不懈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