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第三届大学生社区慢病药学志愿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会议在云南昆明启幕。来自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全国10余所高校药学院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80余人齐聚一堂,交流探讨药学志愿服务与基层健康服务融合发展新路径。
本次会议由大学生社区慢病药学志愿服务联盟主办、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云南省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学院)承办,设有大会报告、大学生社区慢病药学志愿服务经验交流以及实践活动3个环节。
在大会报告环节,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原副校长姚文兵以《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新思考》为题,分析了药学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变化趋势,探讨了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新挑战;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杨波带来《乘人工智能之翼,探药学教育新径》的主题分享,探讨了AI技术赋能药学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
在经验交流环节,来自南京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的学生志愿者代表,围绕社区慢病药学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从服务模式、科普创新、干预效果等维度作经验分享。
实践活动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各高校学生志愿者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深入临床一线,通过参与社区慢病患者的用药指导、健康监测等场景化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切身感受药学志愿服务在基层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昆明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殷建忠介绍,学校将大学生社区慢病药学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聚焦慢病管理核心需求,在社区、乡村持续开展高质量的安全用药科普宣教与健康干预活动,形成了具有边疆特色的药学志愿服务模式。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联盟各单位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药学学科建设与基层健康服务的协同创新路径,推动专业志愿服务扎根社区、服务民生,切实提升基层群众健康获得感。
本次联盟会议围绕“大学生社区慢病药学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与“药学人才培养创新”两大主题开展深入交流,为全国高校搭建了经验互鉴、资源共享的协作平台,是强化联盟协同,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有益尝试。会议的召开旨在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促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为推动以“新医科”建设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药学人才培养路径提供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