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云南省分行”)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农发行总行工作部署,坚守主责主业,积极履职担当,全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以政策性金融活水浇灌边疆热土,推动云南从边陲末梢跃升为开放前沿。
金融血脉贯通国际大通道 筑牢对外开放根基
在云南“交通强省”的蓝图中,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持续打造“服务农村路网的骨干银行”形象,将信贷资源精准注入交通动脉建设。聚焦“四好农村路”、国道省道网、水路交通、路衍经济一体化四大领域,“十四五”以来,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累计投放交通建设领域贷款300余亿元,其中2025年新投放50余亿元,贷款余额370余亿元。
沿边高速公路对构建富裕、开放、安定的边境乡村格局具有重要提升作用。农发行云南省分行重点支持瑞丽至孟连、景洪至打洛等13条沿边高速公路建设,累计审批贷款120余亿元,为边境贸易架设“钢铁纽带”。
支持强农惠农高速公路建设是农发行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推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营销,支持了一大批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强农惠农高速公路项目。近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昌宁县支行投放3亿元贷款支持永平至昌宁强农惠农高速公路建设,该项目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库,建成后将激活沿边产业与旅游资源,惠及20余万农村人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理白族自治州分行成功投放贷款1.98亿元,支持宾川至南涧强农惠农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为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威信县支行再投贷款6700万元,助力威信至彝良强农惠农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对加强昭通市对外经济联系、推动全省路网互联互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信贷支持的峨山县林业产业项目建设(资料图)。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同步构建“冷链骨干网”,紧紧围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冷链设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等方面,积极支持河口口岸北山国际冷链物流、昆明宝象万吨冷链港等重点项目。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投放1.5亿元贷款建设的跨境冷链基地,使云南蓝莓、菌菇等直达泰国超市,东南亚榴莲、山竹进入中国市场的物流时间也缩短40%,进一步释放冷链物流基地新活力。
金融创新赋能开放高地 打造沿边开发新引擎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积极探索,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签订金融服务合作协议,创新采用“投贷联动”模式,为沪滇临港科技园注入2.5亿元资金(含1.34亿元基础设施基金),以政策性金融“组合拳”,成功破解重大项目资金短缺难题,助推云南省“园区经济”建设及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绿色金融守护生态屏障 绘就绿美云南新篇章
农发行云南省分行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持续支持云南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拓展高质量发展绿色新赛道。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县支行获批“取水贷”8400万元,近日首笔投放2400万元,实现了水资源整合与金融服务双向赋能,用生态资源换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真金白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峨山彝族自治县支行累计投放1.6亿元贷款,支持峨山县林业产业建设项目,积极构建“金融+产业+生态”的全新服务格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昆明市东川区支行投放1.4亿元贷款,助力东川区林业产业项目建设。绿色产业项目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此外,农发行云南省分行深入推进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支持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治理等项目24个,累计投放贷款100余亿元,构建起人水和谐的美丽家园。目前,农发行云南省分行绿色贷款余额860余亿元,进一步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让好山、好水、好生态遍布云岭大地。
当农发行贷款支持的口岸车流如织,当“取水贷”滋润着红土高原的绿色产业,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壮阔图景,正在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托举下加速成为现实。
一条路改变一片土地,一笔贷款激活一方产业。金融的密码不在于数字的堆砌,而在于将国家战略化为市井巷陌的繁荣,将政策红利变为边疆小寨的欢笑,这正是农发行云南省分行在云岭大地写下的最美注解。(完)(杨征宇 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