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烟区,广袤的烟田绿意盎然。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景象,正逐步被充满科技感的现代农业景象取代,科技创新的种子在田野上生根发芽,正待结出“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生态友好”的累累硕果。
烟农正在铺设滴灌带(4月10日摄)。李文庆 摄
精准滴灌“解渴”更“解忧”
告别肩挑手提的原始灌溉方式,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正成为烟农抗旱保收的“利器”。在烟田间,一条条黑色滴灌带精准铺设,水流沿着滴灌带均匀、缓慢地直达烟株根系。“以前要么看天吃饭,要么就奔波在挑水的路上。如今使用滴灌技术,每亩节水近30%,烟苗茁壮成长,人也轻松许多。”今年铺设滴灌带的烟农何银苏感慨道,滴灌技术不仅显著节水节肥,更减少了用工依赖,让烟农种烟底气更足。
新型农机“换人”更“增效”
如今的烟田耕作,起垄机、打塘机、覆膜机等新型农机大显身手。烟农吴老团指着整齐划一的烟田说道:“往年人工起垄、打塘、培土累断腰,现在租用永德县富民烤烟综合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机器,省时省力!”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是关键,针对山区地形研发的小型设备解决了复杂地块作业难题。机械化作业覆盖率的大幅提升,不仅效率成倍增长,更实现了作业标准化,显著提升了烟苗成活率和烟叶品质。
绿色防控“省心”更“环保”
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永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采取绿色防控措施筑牢烟田生态屏障。
夜蛾黑卵蜂投放(5月20日摄)。唐老庭 摄
斜纹夜蛾是最主要的害虫,会影响烟叶生长和产量,永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采取“以虫治虫”的方式,通过投放夜蛾黑卵蜂进行生物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以前为了防斜纹夜蛾,打药每亩成本要30块,现在有了夜蛾黑卵蜂,斜纹夜蛾少了,烟叶更安全,成本也降低了。”烟农罗贵聪对这项“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赞不绝口。
“色板诱杀”也是重要的举措。在烟田上,一块块醒目的“黄蓝板”错落有致地排列,这是利用害虫趋色性进行物理诱杀。“这黄板‘粘’虫效果真好,像粉虱、蓟马这些害虫能够自投罗网,使用后虫害明显减少。”烟技员杨会强在田间指导时介绍。
同时,植保无人机彻底颠覆了“身背药桶、深一脚浅一脚”的传统植保模式。在技术员操控下,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精准飞行,将药剂化作均匀薄雾洒向烟叶。“过去10亩地喷药,3个人累一天还喷不匀。现在‘小飞机’一个上午飞完200亩,又快又匀!”烟农左一涛亲眼见证了这场“效率革命”。
田埂上盛开的万寿菊(6月15日摄)。莫雯瑾 摄
此外,永德县德党镇等烟区通过在烟田地埂种植万寿菊,打造出金色生物隔离带。这条隔离带具有双重防护作用,万寿菊根系分泌物能有效驱避抑制根结线虫、金龟子幼虫等土传害虫,万寿菊散发的特殊气味干扰蚜虫、粉虱等迁飞害虫的嗅觉,形成了一道无形的“气味隔离带”。
滴灌润泽、农机驰骋、绿防控害、飞防展翼等科技创新成果的集成应用,正重塑着永德烟叶生产的面貌,这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有效破解了劳动力短缺、成本升高、生态压力等难题,走出了一条“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绿色生态”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新路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