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社保卡,要在社保、医保两个窗口来回排队,现在一个综合窗口,十几分钟就办完了,十分方便。”这是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的居民张大妈对办理社保卡制卡效率的直观感受。
嵩明县聚焦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的痛点、堵点,在全县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行“综窗改革”,将原有按部门设置的繁杂窗口,整合为“全链综窗”与“民生综窗”两类,有效破解了“多窗之困”,提升了基层政务服务效能,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新活力。
为确保改革落地见效,嵩明县成立专项工作组,确立了“群众视角、问题导向、实效标准”的改革原则,并启动“百日攻坚”行动。今年5月,工作组完成610余项服务事项的梳理与分类;6月,在充分征求基层意见后召开推进会,明确改革路径;7月,全面完成窗口调整、事项公示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最终出台了《嵩明县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窗改革实施方案》。改革后,全县5个镇(街道)的便民服务窗口总数从53个精简至32个,所有业务均纳入综合窗口办理,实现了从“按部门设窗”到“一窗办多事”的转变。
窗口整合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合并,更是业务流程的深度重塑。以医保、社保等高频业务为例,改革前,群众办理平均需要跑动3至4次;改革后,跑动次数降至1次,办理时限压缩比提升65%。
改革实施半个月以来,全县镇(街道)综合窗口累计办件1200余件次,接受咨询200余件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服务的“减法”换来了效能的“加法”,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增强。
改革精简了窗口,也释放了人力资源。嵩明县通过“派驻人员归位、富余人员转岗适配、建立轮岗补位机制”等举措,妥善安排了21名转岗工作人员,让他们“转有岗位、干有舞台”。
部分人员转岗至党群服务中心,推出“党群服务+民生代办”套餐;部分人员进入后台部门,利用一线经验梳理业务堵点,成为流程优化的“改革先锋”;还有部分人员兼任服务质量监督员,成为提升服务效能的“啄木鸟”。同时,当地创新建立“高峰支援”机制,确保在业务高峰期有人可用,服务不断档。
改革后腾退出的物理空间,被转化为集“政务+文化+民生”于一体的多元服务场景,让便民服务中心从单纯的“办事场所”升级为温情的“服务综合体”。
嵩阳街道将闲置空间改造为平安法治宣讲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杨林镇将图书室引入便民中心,打造“办事+阅读”新模式。小街镇则利用腾退空间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政务大厅成为传播文明、凝聚民心的重要阵地。
嵩明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嵩明县将继续深化长效机制建设,持续升级“政务服务+”多维场景,优化基层服务生态,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