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7/17 17:39:55
来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总工会

云南西双版纳:多举措赋能产业工人 打造兴边富民“人才引擎”

字体:

  近年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牢牢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兴边富民、维护边疆稳定的关键工程,纳入全州发展大局统筹推进,立足“边疆、民族、开放”三大特色,全力构建具有鲜明边疆民族地区辨识度的产改新格局,努力让产业工人成为兴边富民的坚实脊梁、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双版纳新篇章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融入开放大局 激活创新发展“强引擎”

  西双版纳州融入国家开放大局,立足中老铁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紧密对接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及州委“两区两城”目标,抢抓东盟旅游团入境免签机遇,并落实云南省总工会要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联合昆明、玉溪、普洱建立中老铁路沿线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老挝北部4省工会建立友好关系。

  同时,西双版纳州依托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立跨境职工服务站,为3.2万名中老铁路职工、跨境电商从业者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与技能认证服务,让开放发展成果通过中老铁路这条“黄金纽带”,惠及沿线职工,在中老边境一线书写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型工会工作新篇章。

2024年西双版纳州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技能人才培训班结业仪式现场(资料图)。

  西双版纳州紧密围绕文旅康养、橡胶茶叶、生物医药(傣医药)、口岸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以“一县一业”为抓手,实施“技能强州”行动,聚焦产业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构建分层分类、精准有效的产业工人培养体系。

  西双版纳州大力培育州、县两级产改试点,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共建成省级产改试点2个、州级产改试点19个,推动产改工作向特色产业、边境一线延伸覆盖,为边疆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聚焦赛训赋能 打造兴边富民“人才链”

  在聚焦边疆人才赋能方面,西双版纳州大力开展技术攻关、革新创造活动,全州技能人才达14.4万人,高技能人才达3.12万人,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500余项,实施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先进操作法120余项。

  同时,西双版纳州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政策引领—技能提升—职业发展”一体化培养闭环,打通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发展通道,深化“政府+工会+院校+企业”协同机制,推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大力培育懂产业、爱家乡、能致富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在祖国西南边陲点燃人才赋能的发展火炬。

景洪市第二届“才逢景洪”普洱茶手工制茶职业技能竞赛现场(资料图)。

  此外,西双版纳州紧扣“七大产业”发展布局,持续打造西双版纳特色“赛训提技”品牌,依托“雨林英才”技能大赛平台,紧扣边疆产业发展需求设立专项赛项,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截至目前,西双版纳州成功举办五届“雨林英才”大赛,累计组织职工技能提升培训5949人次,覆盖50多个工种,涌现技术状元95名、技术能手308名。

  凝聚工匠力量 构建产教融合“智慧核”

  西双版纳州打造开放型工匠学院,联合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建立2所“工匠学院”,突破传统职教边界,构建“政策引领—校企协同—竞赛驱动”培养体系,并聚焦“传统产业+特色产业”“边境贸易+跨境服务”,在跨境交流合作中形成“双轮驱动”的国际化产业人才培养新格局。

  西双版纳州加大政策资金支持,项目化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精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在特色产教融合中,锻造出复合型技能尖兵,为边疆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云岭工匠”工作室前,工匠向学员讲解(资料图)。

  西双版纳州以“三室一站”为载体,开设“西双版纳工人大思政课”,组建“雨林劳模宣讲团”,邀请劳模、工匠进企业、进班组授课,传承工匠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引导产业工人立足边疆、服务开放,构建“以匠心守边关、以技能筑基石”的精神坐标。

  截至目前,全州共创建各级创新工作室23个、技师工作站1个,培育省部级以上劳模113名、州级劳模350名,“云岭工匠”1名、“雨林工匠”60名。

  西双版纳州突出带动区域发展的“头雁集群”示范效应,倡导“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以“雨林榜样”的力量,激励沿边产业工人在祖国西南镌刻下扎根边疆、建功立业的时代印记。(完)

【纠错】 【责任编辑: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