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7/16 17:27:15
来源:云南青基会

希望工程从“心”出发 关注云南兰坪乡村学生心理健康

字体:

  7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联合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主办,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云南青基会”)、兰坪团县委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共同承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提供专业支持的“希望工程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项目”,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城区第二完全小学持续举办第三年的线下集中培训活动,来自兰坪县各中小学的204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了培训。

兰坪县参训教师上课(7月13日摄)。

  该项目是云南希望工程聚焦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落实共青团云南省委“护蕾行动”工作要求,从“心”出发关爱服务云岭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创新举措。

  织“心”网 点亮希望之光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专业教师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心理关怀更需精准“滴灌”。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专家正在授课(7月20日摄)。

  在此背景下,中国青基会联合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发起“希望工程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项目”。云南青基会积极争取公益项目,于2023年在怒江州兰坪县落地实施,锁定乡村教师群体,让他们掌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在专业团队的引领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密钥”,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切实提升乡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防护网”与“支持网”。

  点“心”火 赋能心育之师

  项目实施三年来,来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专家团队成功构建了一套“理论+实践+资源”的系统性支持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多元形式,既向乡村教师传递前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激发他们对当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思考。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专家正在授课(7月13日摄)。

  项目实施过程中,专家团队编撰了《心理健康教师辅导手册》和《心理辅导案例集》,案例集来源于参训教师的心理学应用反馈,为参训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持续每年开展暑期线下集中培训,面对面与参训教师进行互动交流,针对性进行团体训练,既提升了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又教授教师们如何回到学校去给学生开设心理课;通过线上课程提供大量实践技巧来拓展参训教师们的知识面,帮助参训教师真正掌握“识别心理困扰—科学干预—促进发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全流程服务技能。

  耕“心”田 收获成长之实

  项目实施三年来,公益成效显著,每年为期三天的暑期线下集中培训,累计培训兰坪县专兼职的乡村心理教师457人,另外通过线上课程学习的教师有近1000人。项目培训课程从起初的“理论为主”逐步转变为今年的“实践为主”,助力乡村教师从“学知识”转向“用知识”,参训教师们积极将所学所悟运用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有效惠及和关爱服务云岭青少年近1.8万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专家正在授课(2024年7月22日摄)。

  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乡村,这场“心”的培训,正悄然改变着乡村教育的生态,改变着乡村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项目将通过开设直播课等形式,持续为受训教师成长“续航”,并将选拔60名优秀的乡村教师参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培训,通过考核后将获清华大学的学习证书,成为乡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种子力量”,长效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5年,云南希望工程聚焦云岭青少年的实际公益需求,紧紧围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持续服务原有75个“希望港湾”、新增开设22个“希望港湾”,落实好“护蕾行动”的目标任务,探索多元化、精准化的公益服务模式,为青少年搭建更坚实的成长平台,让更多青少年在阳光下自信成长、勇敢追梦。(完)

【纠错】 【责任编辑: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