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距离县城112公里外有一个被云雾缭绕的苗寨——马街乡普元村委会大新寨村。寨口“迈卡食品店”的木招牌下,53岁的侯友忠和妻子王友英正忙着整理货架,5排整齐的货架上码满了食品百货。这个不足30平方米的小店,承载着这个四口之家的希望。
政策引路 村民敢闯敢试
2013年,当地政府推出“一户一产业”精准扶贫政策,侯友忠获得政府补贴,把祖屋临街墙面打开,开了一家食品小店。
2023年,侯友忠为小店置办了新的货架和柜台,小店变得整洁有序。对于大新寨村,迈卡食品店已成村子不可或缺的烟火气。2024年侯友忠参加了麻栗坡县烟草专卖局(公司)举办的客户答谢会,迈卡食品店获得了“诚信经营示范户”称号。“现在小店副食日杂生意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满意就是我的动力。”王友英决心要更对得起村民们的支持和认可。
王友英正在赶制苗家婚服(7月3日摄)。
苗绣传家 女儿接棒传承
每逢乡镇赶集日,侯友忠的两个女儿早早地便会出门赶“转转街”,大姐负责支起摊位,妹妹负责招呼顾客。大姐摸着摊位上挂着的唯一一套用火麻制作的苗族服饰说,两姐妹都学到了手工制作苗衣的手艺。
两姐妹把祖传手艺玩出了新花样,改良设计的苗纹手机包、刺绣耳环吸引着年轻顾客。在赶集日当天,两姐妹便会利用直播展示苗家服饰。在她们的摊位旁,妹妹侯兴艳正用苗族话和汉语两种语言讲解纹样寓意。“阿姐设计的苗纹帆布包,上个月通过直播电商平台都卖到浙江去了。”她说。
“我们家里的店铺准备在下个月进行翻新,用攒下的钱给店铺装上电子支付系统和监控设备,跟上‘智慧零售’的脚步。”大姐说。(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