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昆明举行,大会主题为“AI时代高校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来自150余所院校的3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背景下,高校如何通过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会议现场(7月13日摄)。
本次会议设置1个主会场以及6个平行分会场,与会代表在各分会场围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结合自身专业领域畅所欲言,共探AI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通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表示,AI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校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培养兼具科技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创新型人才、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路径,他提出四点主张,呼吁与会代表凝聚智慧,共同服务教育强国使命。
主编圆桌发言(7月14日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长张安富呼吁技术开发者坚守“科技向善”初心,将人类尊严、文化多样性等核心价值观融入算法设计,呼吁人文学者主动拥抱AI技术,以其赋能人文研究的同时,用批判性思维为AI发展校准方向,院校研究者要提升数字素养,在“人机协作”中保持主体判断力,警惕数据异化。
来自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湖南信息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高等教育在AI时代的发展展开各维度的主题分享,涵盖人的认知与媒介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AI赋能教学、AI对高校教育的价值等方面。
会议还设置了主编圆桌发言环节,《大学教育科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期刊的主要负责人围绕“AI+院校研究实践的写作范式”进行了讨论。
会议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研讨与思想碰撞,为高校在数智时代平衡科技与人文教育、探索协同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为推动高校更好应对数智时代挑战,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筑牢根基,将持续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次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协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