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来街上赶集,经常会见到镇上那群熟悉的警察、他们开着警车,闪烁着警灯时刻守护我们身边,心里特别踏实!”家住皎平渡街镇上的杨大妈对当地治安状况赞不绝口。
近年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皎平渡积极探索“派出所主防”警务新模式,以“降警情、控发案”为目标,强化治安防控,辖区治安形势持续向好。自2023年以来,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1.3%,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8.7%,治安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6%,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警力下沉 织密社区防控网络
皎平渡派出所管辖11个村委会、145个村民小组,是四川省西昌、会理等地到达昆明的必经之地,也是由川入滇的“北大门”。近年来,皎平渡派出所坚持把辖区作为“主防”主阵地,推动“1+1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落地落实,警力下沉、重心下移、保障下倾,全力打造社区警务“前沿哨所”。
皎平渡派出所在原有警务室基础上,将辖区划分为四个警务区,为了破解警力不足的瓶颈,皎平渡派出所积极发动村委会干部、网格员、治保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力量,组建了11支群防群治队伍,协助开展治安巡逻、隐患排查、防范宣传、信息收集等工作,形成专群结合、警民联动的治安防控格局。
同时,以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等科技手段在社区的深度应用,构建起立体化、智能化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辖区基本完成智慧安防小区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将警力最大限度下沉到社区,实现警务前移。社区民警扎根社区,开展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服务群众等工作,真正实现了“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
派出所民警明显感觉到之前,我们总是围着案件转,谁知越转事情越多,人越忙。现在围着百姓转,围着防范转,案件越来越少、治安越来越好、群众安全感越来越强。
源头治理 筑牢平安稳定根基
皎平渡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2023年以来,成功处置矛盾纠纷警情116起。
近日,皎平渡派出所接到一群众报警,称因其侄儿喝酒醉了现在正在家中要和其老公动手打架。值班民警迅速赶往现场。经了解得知,该男子当晚喝酒醉后,因其母亲和他人有土地纠纷,认为对方故意刁难自己,从而发生矛盾,双方发生口角,随着口角升级,继而要发生肢体冲突。在得知原委后,民警与村干部、社区民警、及双方家属等共同开展思想工作,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打防结合 提升群众安全感
皎平渡派出所始终坚持“聚焦民生小案,严打防范两不误”的理念,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全力维护辖区治安稳定。
针对辖区治安特点,建立警情日研判机制,精准高效地抓好预警工作,由综合指挥室通过研判分析,对辖区内的治安形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犯罪动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巡逻防控措施,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
为了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宣传活动。皎平渡派出所利用群众白天农田耕作、晚上回家的间隙,开展“田间警务”、“错时警务”,举办“警企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案说法等方式,向群众普及防盗、防骗、防火、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知识。
2023年以来,先后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活动16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到数1.3万人次。特别是在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期,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重点场所,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向群众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技巧,提高了群众的识骗防骗能力,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辖区实现了连续328天盗窃“零发案”、连续485天电诈“零发案”。
传承“红色精神” 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的基石,也是推动平安边境创建工作的抓手。皎平渡镇主要居住着彝族、傈僳族、傣族、苗族等8个世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6.27%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进一步加强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感情,皎平渡派出所深入辖区村民小组开展“普法律、讲团结”活动。为将党的声音传到少数民族家家户户,开展衫乐“石榴花”宣讲活动,将长征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传达,切实把党的好政策、好方针宣讲进群众心中。
一桩桩小事、一次次互动,把警民拢到一起、心连在一起、思想拉到一起,都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好诠释,皎平渡派出所正用红色故事唤醒共同记忆,转换为守护平安皎平的行动自觉,打造群众参与的“平安共同体”,让维护民族团结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