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理卷烟厂复烤车间,纵横交错的蒸汽管道源源不断地将热能输送到各个生产环节。然而,这些管道上的阀门却不“听话”,时刻考验着操作人员的耐心与勇气。
此前操作人员须佩戴劳保手套操作阀门(资料图)。
车间通径较大的阀门在高温蒸汽的“熏陶”下,热胀冷缩反复无常。表面温度经常高得烫手,徒手操作时,滚烫的金属表面能让防护手套冒烟。老师傅李建国记忆犹新:“有一次关阀门,戴着手套能感受到强烈的灼热,拧一圈要歇三分钟。”
面对这个棘手难题,技术团队化身为“阀门侦探”,开展全方位的“破案”行动。他们对全车间所有阀门建立专属档案,精确记录每个阀门的“特征”;重点关注带来困扰的中大型阀门;详细记录每个中大型阀门周边的空间布局,标注出操作难点区域。
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些阀门安装在犄角旮旯,周围挤满了其他管道和设备,操作空间狭小,团队成员得像钻地洞一样钻进去测量;有的阀门手轮因为长期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表面已经变形磨损。团队成员反复测量、验证,才把准确的数据给“揪出来”。
技术团队对制作的扳手进行调试(资料图)。
研制扳手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团队最初设计的扳手手柄,形状像艺术品不实用。手柄不仅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强度还跟不上。无奈之下,团队成员只能重新调整思路,把复杂的手柄改成简单的平板形状。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平板手柄握着不舒适,操作人员用久了手直发酸。团队成员反复琢磨,他们尝试在手柄表面增加防滑纹理,并调整手柄弧度,让它更贴合手型。
扳手钉的设计也是一波三折。最初选的材料强度不够,跟阀门手轮“一较劲”就变形。团队成员试了一种又一种,最终找到了一种既坚固又耐磨的材料,扳手钉这才有了“铁骨铮铮”的模样。
后期,扳手钉和手柄头部圆形通孔的配合又成了难题。配合过紧,扳手钉安装拆卸都费劲;配合过松,扳手钉在使用时晃晃悠悠。团队成员只能一点点地调整加工工艺和尺寸公差,最终才让扳手钉和手柄“完美契合”。
扳手的应用效果(资料图)。
当这支特制扳手正式“上岗”后,整个车间的阀门操作体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操作人员只需轻轻一拧,动作轻巧得如同开启矿泉水瓶盖。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滚烫阀门,如今变得温顺服帖。更令人欣喜的是,操作人员再也不必担心烫伤风险。这支小小的扳手,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让操作人员的工作氛围焕然一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