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镇安村,曾经贫瘠的文昌宫片区山地焕发新生。成片的烤烟田里,烟叶在阳光下泛着青绿光泽。
“以前这里种啥都长不好,老一辈改种沙树保水土。现在整治后,这片地不仅能种烟,烟后还能插播玉米,实现一年两熟。”烟农熊必鑫说道。
随着耕地流出整治项目的推进,镇安村抓住机遇,重新规划这片山地。据了解,文昌宫片区整改前面积568亩,整改后面积406亩。通过集中流转规划,整改后的地块实现“一户烟农只种一片烟”的集约化经营模式。
熊必鑫在进行烟田管理(6月10日摄)。
土地流转后,村里选配了4户优质烟农,户均规模达到100亩左右。这种土地规模化为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也为培育职业烟农打下基础。熊必鑫是镇安村选配的4户优质烟农之一,以前他主要做挖机出租,2020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种植烤烟,当时面积仅24亩。今年,他的种植规模已扩大到142亩,成为村里的种植大户。
谈及种植烤烟的原因,熊必鑫表示,2020年镇安村和大坝村开展土地流转后,土地连片便于机械化种植,且除烤烟移栽环节外,其他环节均可实现机械耕种,相比以往土地碎片化、依靠人力种植的模式,如今省时又省力。
正在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6月10日摄)。
在镇安村,烤烟种植结合烟田实际采用大型农机整地理墒、小型农机覆膜等,切切实实减少用工投入。
面对142亩烟田的管理需求,熊必鑫今年作出一个重要决定:投资购买一台载重70公斤的大疆农用无人机。无人机植保不受地形限制,可在复杂环境下进行作业,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高效完成病虫害防控任务。
熊必鑫的无人机不仅服务自家烟田,还面向周边农户开展飞防服务。他按15元/亩的价格提供果树、中草药、树木病虫害防治等服务,业务范围已从本县拓展到周边县区。
熊必鑫(右)和儿子正在操控无人机(6月10日摄)。
在镇安村,沙树林的退场见证了耕地功能的回归,而植保无人机的嗡鸣则预示着农业现代化的未来。熊必鑫表示,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下,在烟草行业政策和技术的引导下,他希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尝试新装备、新技术,以先进机械化实现轻松种烟和效益增长的双重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