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5月20日电(丁凝 赵普凡)在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20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800多名嘉宾齐聚昆明,共同探讨农业生物多样性在促进人类和地球繁荣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活动现场(5月20日摄)。新华网发(供图)
此次大会主题为“农业生物多样性繁荣人类和地球”。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将围绕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大会设置了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经济发展、农业生物多样性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农业生物多样性与性别及社会包容性、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战略、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健康饮食、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健康几大议题,将举办40余场主题报告、15场边会及16项典型案例展览,内容涵盖学术研讨、政策对话与实践经验分享。同时,大会将在5月22日宣讲并发布《2025昆明宣言: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更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统》。
开幕式现场(5月20日摄)。新华网发(供图)
据了解,农业生物多样性是整个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农作物、家畜、微生物以及与之共生的生态系统,在确保粮食和营养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人类生计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农业生物多样性议题,首届和第二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分别于2016年(印度新德里)和2021年(意大利罗马)成功举办,发布《德里宣言》与《罗马宣言》,为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创新利用提供了行动指南。
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展位(5月20日摄)。新华网发(供图)
中国作为重要的农业大国,具有驯化、栽培和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悠久历史,积累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丰富经验和众多成功案例。这些农业生物多样性承载着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基因资源。
嘉宾在展位上体验VR设备(5月20日摄)。新华网发(供图)
昆明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举办地,而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之称,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成功案例的集中展示地。近年来,云南坚持立足“最丰富”和“最独特”的优势,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特色农业强省建设。云南将以此次大会的举办为契机,积极探索开展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工作,促进建立更加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统,助力全球减贫和生计发展。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及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联盟共同主办,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