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与南方电网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南方电网云南德宏供电局(以下简称“德宏供电局”)以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电网公司”)土地不动产管理提升专项工作为突破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通过机制改革创新与政企协同,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近期,德宏供电局提前6个月100%完成公司制改制土地更名任务,更以光伏盘活改革创新模式开创“沉睡资产”向“绿色动能”转化的新路径,为能源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德宏样本”,增强了企业活力与内生动力。
机制创新构建攻坚体系 历史难题实现“双百突破”
面对公司制改制土地更名、低效资产盘活等复杂挑战,德宏供电局创新构建“1+3+N”工作体系,以专项领导小组为核心,搭建政策研究、资源统筹、考核激励三大支撑平台,配套“三色预警”“挂图作战”等动态管控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精准施策的攻坚格局。
在具体执行中,“专班+三人小组”模式成为破题关键。该模式整合问题来源部门、使用管理部门、政府对接部门力量,针对每宗土地“一地一策”制定盘活方案。例如,困扰德宏盈江供电局多年的110千伏平原中心变电站土地证办理难题,德宏盈江供电局通过争取按历史合同执行,较现行地价节省约1200万元,既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又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德宏芒市供电局嘎中营业点长达12年的1405平方米土地产权争议,也通过精准对接政策得以确权。此外,德宏陇川供电局将闲置单车棚和停车场改造为智能充电站,实现资产收益与民生服务“双提升”。
通过这套科学高效的机制“组合拳”,德宏供电局提前实现“双百目标”——100%完成公司制改制土地更名、100%盘活低效土地,不仅破解了历史困局,更形成从确权到盘活的全链条管理经验,为全省电网系统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改革实践范本。
政企协同激活绿色动能 光伏盘活重塑资源价值
在土地资源绿色转型实践中,德宏供电局联合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能源公司”)创新采用光伏盘活模式,对所属18个生产场所(含8宗低效土地)总面积33395平方米的屋顶及附属设施进行系统评估,将偏远地区闲置变电站用地、废弃营业场所等“沉睡资产”转化为绿色电能生产基地。
为推动项目落地,德宏供电局建立“政府+企业”联动机制,多次专题汇报争取到土地用途调整、并网审批等政策支持,同时成立工作专班,以“挂图作战+每日跟踪”模式推进3.81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实现“纸上蓝图”快速转化为“地上绿电”。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预计年发电量超400万度,30年运营期内可创收1200万元,年减排二氧化碳2400吨,相当于种植1.3万棵树,达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从芒市到盈江、陇川,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上,光伏板阵列正源源不断将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这一实践不仅为企业创造国有资产增值空间,更以“阳光银行”模式为边疆地区能源结构优化注入新动能,成为南网系统土地资源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
闭环管理开启新征程 色转型贡献“德宏经验”
德宏供电局的土地盘活实践,构建起“确权—盘活—增值”的闭环管理体系,通过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攻坚实现产权清晰化,以“光伏+充电”等多元模式实现资产效益化,最终以清洁能源生产实现价值绿色化,形成全链条可复制的管理范式。
德宏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从“沉睡”到“觉醒”的资源变革,本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当闲置土地成为绿电粮仓,当历史难题转化为发展动能,德宏供电局用创新思维证明:土地管理不是简单的资产处置,而是绿色转型的重要战场,提前完成“双百目标”的攻坚历程,既彰显电网企业破解历史困局的决心,更展现以资源高效利用服务“双碳”战略的担当。
站在新起点,德宏供电局将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耕土地资源价值挖掘,让每一寸土地成为绿色发展的支点,为云南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边疆地区实现“双碳”目标持续贡献“德宏经验”。(完)(杨继娟 何静 林元霸 黄静莹 李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