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凤合镇新城村,一场田间培训火热进行。云南泵龙马铃薯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荣海带着公司技术员与当地村民交流种植经验。
种植经验交流(5月14日摄)。
1990年,胡荣海从贵州来到云南时,便选择在凤合镇发展马铃薯产业。2010年,胡荣海创立云南泵龙马铃薯种植有限公司,开启了马铃薯育种攻坚之路。尽管公司创立初期缺技术、缺资源,但他从未放弃。2015年,该公司与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引进脱毒育种技术,逐步攻克品种退化难题。
技术指导(5月14日摄)。
此后,胡荣海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专家工作站,申请27项专利,选育4个新品种,打造“泵龙”品牌,产品远销省外,年产值超6400万元。胡荣海打造的2000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年产超千万粒脱毒原原种、万吨一级种薯,稳定供应1.5万余户农户。
产品展示(5月14日摄)。
为提升马铃薯附加值,胡荣海在寻甸产业园区启动加工项目,建成年产5000吨净菜、4000吨高端薯片生产线,年产值预计达1.95亿元,带动1万余户农户订单种植。
胡荣海既当技术尖兵,更做乡土“摆渡人”。他创新打造“寻甸土豆种植工”劳务品牌,每年托举1.2万人次在家门口端稳“就业碗”;以“党建+五方联动”模式铺开10万亩薯田,让2万余人共享丰收喜悦……
薯片生产(5月14日摄)。
在追逐产业的发展道路上,胡荣海以责任践行初心,投入80.9万元打造200亩残疾人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安置5名残疾人就业,带动600余户科学种植,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云南省脱贫攻坚奖社会扶贫模范、云南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先进个人……这些荣誉是对胡荣海30余年来扎根产业、联农带农的认可。
生产车间(5月14日摄)。
近年来,寻甸县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劳动者提升技能;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了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技术人才;搭建就业平台,举办招聘会,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让更多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