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麻栗坡县猛硐乡坝子村的茶坪山上茶农正在采摘茶叶(5月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清晨,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猛硐乡的茶坪山在采茶人的歌声中醒来,云雾氤氲的茶山上,一茬茬嫩芽在古茶树上肆意生长,绵延的青山与千年古茶树相映成趣。多年来,麻栗坡在外交部的定点帮扶下,正以茶为媒,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位于麻栗坡县猛硐乡坝子村的茶坪山上茶农正在采摘茶叶(5月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从深山到国际舞台
自1992年起,外交部将麻栗坡列为定点帮扶县,依托当地数万亩茶园、40万株古茶树资源,推动“老山茶”品牌走向世界。2021年,麻栗坡古树茶被纳入外交部“国礼目录”,赠予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代表,成为外交活动中的文化名片。2023年至2025年连续三届老山国际春茶节的成功举办,更是让麻栗坡茶登上国际舞台的步伐越走越扎实。
工人在位于麻栗坡县猛硐乡的新华国茶加工厂作业(5月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2023年,在外交部牵线搭桥下,新华国茶加工厂落地麻栗坡,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有效整合当地茶产业资源,实现了采摘、初加工、深加工、销售“一条龙”,打通了茶产业链各个环节。
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麻栗坡茶业分公司副厂长张国文介绍,茶企入驻后为当地带来了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的加工方式,当前茶厂新的加工生产线每天能加工约2吨鲜叶。同时,企业还根据麻栗坡产区的古树茶特征建立了一套生产工艺标准,并开发出了麻栗坡友谊茶、外交茶等10余种中高端产品,产品销往国内外。
工人在位于麻栗坡县猛硐乡的新华国茶加工厂作业(5月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企业为茶叶价值赋能、合作社为茶叶收购保底,鲜叶价格合适卖鲜叶、初加工茶叶价格合适我们就进行初加工。”猛硐乡坝子村的茶农盘文光说,他家的古树茶现在完全不用担心销路,茶叶企业的到来让他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也为原料的把控、加工方式的改变、销售渠道的拓宽带来了科学便捷的途径和更多的选择。他粗略估计,他家2025年的茶叶,按当前市场价格约能收入6万元。
多举措赋能可持续发展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技术落后和市场信息闭塞,当地的茶产业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效益的状态,茶农们守着‘金叶子’,却过着清贫的日子。”麻栗坡佳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佳茗茶业”)负责人徐玉艳说,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外交帮扶政策为她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工人在位于麻栗坡县猛硐乡的新华国茶加工厂作业(5月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从产业扶持资金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到助力茶厂引进设备、改良茶树品种;从引荐企业参加多种全国性展销会,让“麻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到企业古树茶被选为外事礼品赠送给各国友人……外交部的帮扶真正让麻栗坡古树茶从深山走向了世界。
徐玉艳介绍,如今的佳茗茶业已经形成了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茶叶文化宣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质效和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截至目前,佳茗茶业带动了周边2000余户茶农增收,户均年增收达到1.2万元。
工人在位于麻栗坡县猛硐乡的新华国茶加工厂作业(5月8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此外,外交部还支持麻栗坡打造“茶旅融合”路线,结合古茶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民族风情,开发康养休闲小镇,吸引游客体验采茶制茶,2024年带动旅游收入增长15%。
从边疆到国际,麻栗坡的古树茶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外交部以“茶”为笔,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边疆新画卷。未来,这片绿叶将继续飘香世界,讲述中国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完)(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