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5/09 09:12:25
来源:昆明日报

呈贡区打造特色思政品牌 梦想开花

字体:

同学们在花卉市场体验鲜花销售。

  “准备好了吗?上课。”随着昆明市呈贡区第三小学教师曹蕊的声音响起,学生迅速进入了状态。跟以往不同,这堂课不在教室里,而是在花香四溢的斗南花市。

  近日,呈贡区教育体育局联合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呈贡区第三小学、斗南街道花田里社区等单位开展了“梦想开花的地方”行走的思政课活动,鼓励大中小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其中,打造特色呈贡思政品牌。

  知花:建立价值关联

  或许每个奇迹的起点,都藏着一个普通人试一试的勇气。

  “1983年的春天,时任呈贡农业局良种场场长的化忠义在去广东出差时,发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秘密——花店玻璃瓶里插着的剑兰,一枝能卖两毛钱。这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在自家地里种花?随后,他在自家菜地种上了剑兰,并带领农民引进康乃馨、勿忘我、满天星、香雪兰等花卉品种进行种植,点燃了斗南整个花卉产业的星火。正是他这份敢为人先的勇气,让斗南花卉市场从当时的沿街叫卖走向了亚洲第一……”思政课堂上,曹蕊为学生讲述了斗南花卉发展的历史。

  呈贡区第三小学的学生父母多从事花卉种植、物流运输等工作,学生具有一定的花卉经济直观认知,但对产业背后的改革历程缺乏系统理解。因此,曹蕊采用“情境浸润、故事唤醒、问题驱动、实践内化”的教学模式,以化忠义种植剑兰的故事切入,把斗南精神——“闯”和“创”提炼出来,引导学生在“红领巾”身份与“建设者”使命间建立价值关联。

  荷兰自主育种率达95%,中国只有68%;荷兰鲜切花全球出口份额43%,中国只有1%……随后,曹蕊又提出一组数据,让学生变身为斗南花卉市场的“建设者”去思考问题,能为花卉产业的发展做些什么?

  “我们需要更尖端的育种技术。”“花卉产业发展需要更绿色的种植模式。”……在一个个回答中,搭建起了学生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之间的连接桥梁,强化了作为新时代少年的使命担当。

  其实,这次现场教学只是呈贡区“梦想开花的地方”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内容之一。其间,呈贡区组织大中小学生拍摄了“花开有声”“理想花都”“花里观世”等视频,并邀请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蕊开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中本土特色资源实践运用”专题讲座,把花卉场景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通过“产业+教育+实践”模式,将呈贡花卉特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实践:向游客推荐鲜花

  本次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分为“知花”“行花”“创花”3个篇章,分别从基础认知、课堂实践、深度探究三个层面认识花卉产业,鼓励各学段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其中,将花卉产业与个人发展相联系,打造特色思政品牌。

  “知花”环节结束后,呈贡区第三小学的学生在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带领下分成营销组、宣讲组、服务组等小组,到斗南花卉市场开展了实践活动。

  六(7)班学生任璿臻是营销组成员之一,她们的任务目标是帮花商卖花,向不同游客推荐鲜花,并向其介绍花名、花语、价钱等信息。其间,任璿臻向游客推荐了4束向日葵和多枝多头小玫瑰。

  六(4)班学生顾颜是宣传组成员,父母均从事花卉产业,因此她认识花卉市场内70多种鲜花品种。实践过程中,她向游客提供了导览服务,推广了花卉的相关知识。她说:“在服务过程中,我向游客推荐了‘勿忘我’,希望游客能通过花名、花语对斗南花市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思政教育融入鲜活的花卉产业场景,是呈贡区教育体育局创新实施的教育模式,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花卉产业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下一步,在“创花”环节,呈贡区第三小学将开展“花香梦甜”绘画展,以“未来的我”为主题作画,用花卉元素表达理想职业,建立职业认知,并以“我为家乡代言”为主题进行花文化文创设计,探索个人兴趣与产业需求的连接点;云大附中呈贡中学将开展“模拟政协提案”项目,撰写《斗南花卉产业升级建议书》等提交至斗南花田里社区,强化社会参与感;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开展“斗南花卉市场发展与乡村振兴”“花卉文化与国际传播”调研,形成“花里观世”系列调查报告,研判斗南花卉市场发展现状,为斗南花卉市场长足健康发展提供参考。(记者 蔡晓磊)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