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5/06 17:26:46
来源:普洱学院

普洱学院:“五位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建设

字体:

  近年来,普洱学院以“搭建一体化教学平台、发掘红色文化资源、运用融媒体信息技术、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的“五位一体”模式,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起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必修课”。

  打破学段壁垒 贯通育人链条

  中小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学习咖啡冲泡技艺,大学生在一旁分享着“一粒咖啡豆如何带动乡村振兴”的故事。这是普洱学院“行走的思政课堂”的日常一幕。

普洱学院举办主题为“探索科技奥秘·启迪未来梦想”的校园开放日活动(2024年12月22日摄)。

  3月21日,普洱学院与普洱市思茅区教育体育局共同为“思茅区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普洱学院各二级学院与思茅区各大中小学幼儿园结成合作“对子”,构建起“高校+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的三级联动机制。普洱学院各二级学院纷纷与思茅区各“结对”学校联合,组织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走进普洱学院思政育人场域,通过沉浸式实践教学,让思政教育从“纸上”走向“脚下”。

  赓续红色血脉 厚植家国情怀

普洱学院民族盟誓塔思政育人场域(4月25日摄)。

  依托丰富的边疆红色资源,普洱学院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全链条。4月19日,普洱学院联动云南大学,组织师生到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同上主题为“牢记嘱托担使命·聚焦铸牢谱新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现场教学课,着力把“思政课堂”转化为践行嘱托、续写新时代民族团结奋进篇章的行动力量。

  在普洱学院各二级学院组织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上,来自普洱学院的教师们更是将专业教育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通过讲解“云茶”“云咖”产业如何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让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变得触手可及;通过邀请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进校再现当年各族人民歃血为盟、立下民族团结誓词的感人故事,激励起同学们传承先辈精神,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普洱学院还创新推出“国旗下的思政课”,每周一邀请大中小学师生代表共同参加升旗仪式,由学校思政课专家、中小学名师、优秀学生代表轮流主讲“微党课”,年均覆盖师生超万人次,成为铸魂育人的“红色阵地”。

  数智赋能思政 激活网络阵地

  在思政课教学场域,来自普洱学院的思政课教师正结合普洱学院推出的“盟誓后代讲誓词碑故事”系列微视频进行讲解,让大中小学生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渊源。这是普洱学院思政课里的一幕,也是普洱学院运用融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普洱学院构建起“报、网、微、端、屏”的融媒体矩阵,打造“第四课堂”网络育人新生态:制作《丰碑永铸 民族同心》等系列短视频,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采访,讲述边疆红色故事;推出“盟誓后代讲誓词碑故事”“中外语教你讲——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故事”等系列微课,邀请民族教师和学生用双语讲述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成为师生最喜爱的栏目之一。此外,普洱学院依托“智慧课堂”技术,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资源库,推动思政课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

  深化课程改革 突出专业特色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一体化 “共研共评”活动暨第三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竞赛现场(4月10日摄)。

  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常态化场景,普洱学院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让每门课程都成为思政教育的载体,通过构建“1+7+N”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带领学生在茶园实践中理解“产业报国”的内涵;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元素,打造民族啦啦操队,让学生在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技艺过程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为推动大中小学课程衔接,普洱学院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建设共同体,组织跨学段教学竞赛,12名来自思茅区各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围绕不同课题同台竞技、以赛促教,促进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的衔接,助力思政教育实现“螺旋式上升”的培养效果。

  协同共研共育 提升育人能力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关键。普洱学院通过“师资联培、教研联动、资源联享”,引导小学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和动画短片启发学生认识;中学教师结合历史事件分析;高校教师从理论高度进行解读,构建起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发展共同体,打破了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壁垒”。

普洱学院与思茅一中、普洱二中联合举办“建设·协同·创新——2025年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活动”(4月18日摄)。

  此外,普洱学院还定期组织教师赴中小学开展“沉浸式”教研,让高校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了解基础教育需求;同时邀请中小学名师走进高校,分享一线教学经验,与中小学教师探索开发“劳动实践+思政教育”课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中小学生易于接受的“科普+德育”内容。通过原创话剧排演、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教师们的“讲故事”能力显著提升,一批“能讲理论、会讲故事、善用技术”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下一步,普洱学院将以“国门大学”的担当,持续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化“大思政”格局,让思政教育扎根云岭大地,在边疆民族地区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育人之花,为培养“强国有我”的接班人贡献普洱学院力量。(王博喜莉 郭春晓 余佳芮)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