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糯玉米起源地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小拇指”玉米。为推进这一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云南省农科院质标所”)品质评鉴与品牌农业创新团队通过创建“云岭农科小院”创新平台,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与多家小糯玉米生产企业开展合作,以科技为支撑,助力小糯玉米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云岭农科小院”成立现场合照(4月23日 摄)。
科技支撑构建品质评价体系
聚焦“小拇指”玉米全产业链品质管控,应当地企业要求,云南省农科院质标所品质评鉴与品牌农业创新团队通过对“小拇指”玉米种植基地土壤pH值、有机质、NPK等肥力指标以及重金属指标的检测分析,摸清了“小拇指”玉米种植产地的土壤质量状况,提出下一步土壤改良方案,为“小拇指”玉米产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完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要求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等15项安全指标检测,均为达标,为推动建立“小拇指”玉米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追溯体系提供了科学可信的基础数据。同时,云南省农科院质标所品质评鉴与品牌农业创新团队分析测定了“小拇指”玉米维生素、可溶性糖、支链淀粉、氨基酸等营养品质指标,并采用安全质量、感官风味、营养品质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获得西双版纳“小拇指”玉米的品质综合评分为92分,明确了“小拇指”玉米的核心风味与营养优势,为消费端差异化卖点提供科学依据。
这一系列成果在云南特色小玉米评价指标筛选、评价方法及模型构建以及产业应用均取得了创新,真正实现了用数据“说话”,为“小拇指”玉米“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平台创新破解产业技术瓶颈
截至2024年8月31日,西双版纳小糯玉米获证生产企业77家。但随着小糯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因种植、加工不规范生产而导致的病虫害频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日渐凸显。经多方努力,今年4月23日,云南省农科院质标所第二个“云岭农科小院”落户西双版纳大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时承担西双版纳小玉米产业协会职能。
在“云岭农科小院”挂牌当天,10余家小糯玉米种植企业代表积极发言,围绕小玉米种植土壤退化、水肥管理改进以及产品质量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科技需求。云南省农科院质标所聚焦西双版纳小糯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引进多领域专家团队,逐项攻关各环节技术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西双版纳州“小拇指”玉米样品感官得分92分(海报)。
标准引领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2024年,西双版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西双版纳小糯玉米栽培技术规程》《西双版纳小糯玉米加工技术规程》《西双版纳小糯玉米顶腐病防控技术规程》等6项地方标准,为西双版纳小糯玉米种植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但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同品种小糯玉米的分等分级、质量控制、包装储运等环节标准仍待完善。
下一步,云南省农科院质标所计划整合各团队力量,积极指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实体制定相关环节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着力构建完备的西双版纳小糯玉米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培育并壮大一个集营养品质功能化于一体的西双版纳小糯玉米区域品牌。(完)(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