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卷烟厂温俊瀚:在算法里寻找最优解的青年员工-新华网
云南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4/23 12:08:42
来源: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

昆明卷烟厂温俊瀚:在算法里寻找最优解的青年员工

字体:

  在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滤棒成型车间内17号机台旁,青年员工温俊瀚正俯身贴近穿纸器,手指在机械部件间快速游走,穿纸、测量、调试面板,这套动作他每天重复数十次,早已熟练贯通。

温俊瀚在机台前进行质量检验(资料图)。

  2023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温俊瀚进入滤棒成型车间工作。一年后,他不仅熟练操作多种核心机型,还多次获得技能竞赛的奖项。工友们称他为“技术多面手”,他却将成绩归因于“笨功夫”。

  初入车间时,温俊瀚的操作进度明显落后于同期进入车间的其他同事。“操作机器和写代码一样,先跑通流程,再优化细节。”他跟着老师傅边看边练,把理论手册翻到卷边,下班后常留着跟下一班组继续观摩学习。

  “机器会说话。”温俊瀚总结道,运行声中,他能分辨出轴承摩擦的异常响动;参数波动时,他能迅速锁定问题模块。为记住不同机型的操作逻辑,他手绘流程图反复记忆,渐渐地,他已经能熟练地排除故障。

温俊瀚在生产现场操作机器(资料图)。

  面对每日高度重复的工作,怎么样从解决“一次性问题”变成“一次性解决问题”?温俊瀚思考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能转化到工作中。滤棒成型车间智能集控系统上线后,温俊瀚主导的“滤棒吸阻预测算法设计”项目,主要采用分类CART决策树模型分析生产数据,白天他在机台记录运行参数,夜里他将上万组数据导入模型训练。“代码崩溃过几次我就崩溃过几次,但每次重写都比前一次更接近成功。”最终,该算法在红云红河集团青工双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科技创新不是单点突破。”温俊瀚牵头搭建智能知识库项目,用本地部署的DeepSeek模型整合零散的技术手册、政策文件,新员工现在只需输入问题,系统自动推送操作指南,信息查询效率有效提升。

温俊瀚在写代码(资料图)。

  每天工作结束后,不管是学习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是复盘总结,温俊瀚都会给自己留一段时间“充电”,他的书桌上,各式的书页间夹满便签,还密密麻麻地做了详细的批注。

  在智能化浪潮中,这位“90后”员工不停地寻找人与机器的平衡点,他的成长轨迹由无数个“笨动作”串联,这或许不够完美,但足够扎实。(完)(钟琦 朱云萍 李加吉)

【纠错】 【责任编辑: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