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1/21 20:16:24
来源: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昭通盐津:做好劳动就业“三篇文章” 让群众增收致富有“门道”

字体:

  临近春节,家住昭通市盐津县普洱镇串丝村的钟富民夫妇开着刚买的小轿车从浙江嘉兴回到了家中。

  2024年春节过后,钟富民在盐津县人社部门组织的劳动力转移输出下,到浙江嘉兴某建筑工程公司从事隧道挖掘工作,每月工资12000元。妻子闵月仙从事服装生产工作,每月工资6000元。到了年底,夫妻俩买了一辆心仪已久的小轿车,开车回老家过年。在盐津县,像钟富民夫妇一样在政府的有序组织下,转移输出务工增加收入,改善了家庭生产生活条件的例子还有很多。

  2024年,盐津县紧盯高质量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这条主线,坚持“稳”就业、“提”技能、“树”品牌、“育”主体、“优”服务、“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劳动力+培训”“劳动力+专业合作社”“劳动力+创业”为抓手,努力推进就业增量提质,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做好劳动力+培训“文章”,提技能促就业稳增收

  一家茶叶企业的总经理苏勇一直从事生态茶叶的种植、生产和销售。近年来,带动800户群众参与茶叶种植。2024年,他被遴选推荐参与云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到云南农业大学学习深造。

  “参加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视野,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术和方法。回去后,我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茶叶种植中,带领村民们一起增收致富。”苏勇说。

盐津加工厂(资料图)。

  2024年,盐津县对标《“技能云南”行动实施方案》技能人才培养任务,聚焦本地产业、务工就业、群众增收所需,针对性组织培训,推进技能人才规模、结构梯次发展。分别围绕产业、就业、自主创业、劳务品牌开展培训,共组织开展技能培训4728人,转移就业率达90.06%。其中,按“3+N”富民产业发展所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006人;以职业技能提升为主培训236人,企业职工180人;针对自主创业人群,培训直播带货780人、SYB创业111人,组织致富带头人40余名到云南农业大学研修;以劳务品牌为抓手,举办“盐津大厨”烹饪技能大赛1期,培训“盐津大厨”375人。

  做好劳动力+专业合作社“文章”,优服务促供需扩容量

  盐津县组建乡村劳务专业合作社108个,组建村民小组劳务专业合作社1981个,培养劳务经纪人1803人,组织劳动力加入劳务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

  “这几年一直在浙江桐乡从事电子生产工作,每年都是政府对接联系好,我们直接过去,厂里有活干,收入稳定,一年能挣6万元,还是很满意的。”务工群众刘明光说。

  2024年,盐津县有序组织劳动力输出就业11.41万人,年平均务工时长9.94个月,较去年增加了0.24个月,月平均工资5116元,较去年增加了239元。

  “现在年龄大了,我就一直在易自昌的肉牛养殖场里务工,每月有几千元的收入,还能照看家庭,两全其美,特别满足。”在盐津县庙坝镇石笋村肉牛养殖大户易自昌的养殖场里就近务工的村民何仕聪说。

盐津肉牛养殖场(资料图)。

  盐津县依托“3+N”富民富县产业、三个10万亩循环农业、重点工程项目、招商建车间等渠道,积极推行“劳务专业合作社+劳务经纪人+企业+劳动力”就近就业模式,组织群众就近就业。2024年,实现县内就近就地就业5.33万人,平均务工时长9.95月,较去年增加了0.25个月,月平均工资3387元,较去年增加了860元。

  做好劳动力+创业“文章”,树品牌建载体育主体

  立足实际,盐津县重点培育打造“盐津大厨”“代盐人”2个劳务品牌,深入实施“盐津大厨”和“直播带货”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延伸劳务品牌上下游产业链,推动鸡、牛、竹、茶等“3+N”富民产业协同发展,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创业增收。2024年,培育扶持“盐津大厨”劳务品牌店40家,直接带动就业110人,覆盖浙江、昭通等地,发展“盐津乌鸡”专卖店、体验店、直销店110家,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推动劳务品牌引领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不断提升。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聚焦乌鸡、肉牛、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以培育初创型和成长型企业为目标,通过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等举措,打造牛塘村乡村返乡创业园,成功申报省级乡村返乡创业园,吸纳31家创业实体入驻,园区产值475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就业23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600余人。

  2024年,盐津县农村劳动力18.61万人,就业16.74万人,平均务工月数达9.91个月,较2023年增加0.05个月,月平均工资收入为4565元,较2023年度增加384元。(黄成元)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