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机的断条器切刀不在计划清单内,但已经有机台出现磨损”“要有预防性思维,不能等坏了再换”“费用问题也要考虑”……不久前,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河卷烟厂(以下简称“红河卷烟厂”)滤棒成型车间轮保计划修订会议上,修理工们各抒己见。
面对“何时更换备件”的问题,修理工团队一方面凭借经验做好研判,另一方面则积极探索更高效、更科学的备件管理路径。
设备员查看维保工单(2024年12月9日摄)。
车间中的设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设备管理团队若能准确掌握在机件的使用寿命,就能精准把控更换备件的时间。基于此,设备管理团队从源头出发,以其平均使用寿命为基准,跟踪每个关键易损件的寿命周期进度,进而探索在机件的失效周期规律。
然而,设备中零件数量成百上千,这对设备管理团队推进探索进程带来了挑战。为应对这一难题,设备管理团队基于设备结构关系,将设备分为“主机-系统-总成-在机件”四级,由大到小、层层分级、精准命名,形成在用设备的BOM结构树。
现场交流(2024年12月9日摄)。
依托BOM结构树,设备管理团队可快速查询在机件的信息,计算每一个机件的平均使用寿命。此外,通过梳理MES中的备件基准数据、编制程序,并经过数次修改完善,“在机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系统”在红河卷烟厂MES设备管理系统上投入使用。
MES设备管理系统包含“在机件查询”“填报换件记录”“在机件寿命预警”三个功能模块。其中,“在机件查询”可精准查询不同机台的每一个零部件名称;“填报换件记录”能实时计算每个关键易损件的寿命周期;“在机件寿命预警”会在机件剩余寿命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发出预警,为修理人员更换备件、制定轮保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在机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系统”全面推广后,车间的备件更换模式逐步由人工评估、经验决策转变为基于设备在机件全生命周期监控的科学决策,预算定额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
未来,红河卷烟厂将持续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使其为工厂数字化转型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之路“走深走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