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依托云南省自然资源禀赋和生物多样性优势,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以地理标志培育运用、保护管理、产业促进等为抓手,赋能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全方位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培育、运用、保护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云南省地理标志的数量和竞争力,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信誉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本土绿色品牌。截至2024年11月,云南省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358件,数量分别排在全国第18位、第6位。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经营主体达790家,产品涉及10多个品类,覆盖全省16个州(市)的优势特色产品。
云南省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试点示范、评比达标、项目申报为契机,落实重点建设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省地理标志工作取得实效。“罗平小黄姜”等11个地理标志产品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协定,“保山小粒咖啡”等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龙陵紫皮石斛”等4个地理标志入选国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云南省深入挖掘、梳理全省特色产品地理标志资源,以云茶、云咖、云果等产业为重点,加大培育服务力度,在全省建设59家商标品牌指导站,指导开展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积极推动云南省地理标志“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地理标志国际战略合作。
全省强化专利、商标、地标的有效衔接,综合发挥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特色功能优势,提升知识产权最大效能。“普洱茶”“宣威火腿”品牌价值已分别超过600亿元、100亿元。“文山三七”完成商标国际注册,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58项,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综合产值超310亿元。实施88项地理标志促进项目,带动农民就业45.6万人,实现经济效益57.7亿元。2023年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产值达1576.94亿元。(记者 喻劲猛 通讯员 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