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值石斛采收季,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石斛产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龙陵县镇安镇邦迈村紫皮石斛林下近野生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从科学采收等方面对斛农进行指导。
林下近野生栽培的紫皮石斛(12月12日 摄)。徐静 摄
“像这种长度大于15厘米以上的‘白条’,营养物质充分积累,叶片自然脱落殆尽就可以采收。从茎基带肉质部分1到2个节以上部位剪下,按茎粗长度进行分级扎把就可以了。”龙陵县石斛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严丽叮嘱斛农。
斛农正在采收林下石斛(12月12日 摄)。陈彩芬 摄
龙陵县山多、树多、雨多,为42种石斛生长提供了“天然居室”,其中分布最广、价值最高、品质最好的是紫皮石斛。2014年至2021年,龙陵县初步研究了林下栽培体系,为紫皮石斛林下种植体系研究奠定了基础。2022年,通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紫皮石斛资源保育与创新利用”成功落地龙陵。
龙陵县石斛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能波介绍,项目落地龙陵后,在龙陵县碧寨乡天宁村、镇安镇邦迈村建成林下种植示范基地220亩,成活率达90%,3年紫皮石斛鲜条产量达到2.5吨。这对开展紫皮石斛资源保育、良种选育等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也促使石斛林下种植得到大面积推广。
从树林里采收的石斛(12月12日 摄)。徐静 摄
此外,为帮助农户搞好种植,龙陵县还组织开展紫皮石斛林下近野生栽培技术培训6期,编印技术手册1万册发放给种植户,主要从林地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科学采收等方面作指导。在项目的带动下,龙陵县研发出了“紫玉”“翠玉”石斛品种,目前在实验室里长势良好,等条件成熟稳定后逐步推广。(完)(徐静 陈彩芬)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