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筛查(资料图)。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17年3月启动云南省儿童先心病筛查和慢性心血管疾病登记活动以来,持续开展困境患者救助工作,并积极探索多种救助模式,切实解决困境患者多种医疗卫生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先心病筛查(资料图)。
接力传递爱心 汇聚公益向善力量
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病房里,经常能看到穿着不同民族服饰、讲着各地方言的儿童患者。在开展筛查活动过程中,这些被确诊为儿童先心病的孩子被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筛查队接到医院开展治疗。
3岁的小吉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名彝族男孩,也是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救助的第7000名患者。入院后,医生发现小吉患中耳炎且需要先行治疗。但小吉一家是低保户,仅带了向亲戚借的几千元钱,加上人生地不熟、不太会说汉语,他们非常焦急无助,这时医院社工帮助他们联系了昆明市儿童医院,并陪同他们前去看诊。再次入院时,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社会事业部为小吉开通绿色通道,医院专家很快安排了手术,并且手术很成功。
今年5月初,小吉爸爸给医院社工打来视频电话,表达小吉对他们的思念。隔着屏幕,小吉在招手,他的状态好了很多。讲起孩子治疗过程,孩子父母眼里闪过泪光,“我们从大山里被筛查队接到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这里治好了我的孩子。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感谢你们,感谢我们繁荣富强的祖国。”小吉妈妈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
作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坚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各地困境先心病患儿实施“发现一例,免费救治一例”的筛查救助,为更多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先心病筛查(资料图)。
开展医疗合作 中国方案搭建“民心桥”
来自老挝的萨塔拉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了两周,离开前一天,她送了一幅画给医院,画上有老挝和中国的国旗,一颗心连在中间。她指着那颗粉色的心让翻译告诉大家,这是被治好的心,同时老挝和中国的心也连在了一起。
乘坐中老铁路,踏上昆明的治疗之旅,跨越国家、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再加上孩子的病情……成为5位老挝儿童患者家长们担忧的事情。
一到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身穿紫色衣服的医院工作人员细心安排好了晚餐;医院社工全程陪伴他们,并帮忙解决了手术费和交通食宿费用的问题。出院那天早晨,他们双手合十向在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表达最真诚的感激。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先后赴缅甸、柬埔寨、尼泊尔开展“爱心行”先心病儿童筛查义诊等活动,共筛查9万人,其中140例到该医院治疗。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等8个国家13家医疗机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示范输出中国独创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技术,并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树立了“云阜”品牌,为深化合作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心病筛查队(资料图)。
创新治疗技术 实现超声引导介入心脏病治疗新突破
2024年6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筛查团队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展先心病筛查,并成功为2名确诊儿童在移动介入手术车上开展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治疗。
“我们只通过一个小孔,就可以治好心脏病,全程可以和医生进行交流。这项技术不开刀、不用放射线、不用全身麻醉、不用造影剂,就可以治疗心脏病,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易于接受和更经济的治疗方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潘湘斌说。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包括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和放射线透视下的介入手术,前者创伤大,后者存在辐射损害,而且都需要大型、昂贵的医疗设备,对设备和团队要求高,推广应用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原创了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这种技术消除了放射线带来的重大医源性损伤,保护了大量患者及医护人员,实现了门诊手术治疗心脏病,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
同时,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团队利用技术优势,进一步发明了移动介入手术车,可以就地开展超声引导介入手术,不但节约医疗及社会成本,还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将大医院救治的心脏手术变成“门诊手术”,甚至“上门手术”模式。
移动介入治疗手术车(资料图)。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苏恒表示,7年来,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先心病筛查队共为630万余名儿童进行免费先心病筛查,持续与香港珍惜生命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10余家机构合作,累计救助金额突破1亿元。另外,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还设立社会救助窗口,为困境患者实现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共服务患者7206人次。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医疗服务的各环节,帮助患者解决看病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有温度的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医院”,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