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河卷烟厂圆满完成了制丝车间烘叶(梗)丝机冷凝水零背压回收系统改造项目。该项目历时6个月,不仅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还实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操作工黄清向修理工王刚反映烘丝机预热问题(资料图)。杨春娅 摄
在半年前的烘丝岗位生产时段,红河卷烟厂操作工黄清在预热烘丝机时,发现筒壁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时间变得更长了,生产过程偶尔出现筒壁温度波动,导致出口水分波动的情况。
修理工王刚和唐付睿恬在排查冷凝水排放(资料图)。杨春娅 摄
他将问题反馈给了车间维修人员,经过车间设备管理职能的综合研判,发现该问题涉及工厂动力车间。于是,红河卷烟厂制丝车间与动力车间组建了联合攻关小组,小组成员多次碰头研究,经过现场勘查、排查管路通畅性、检验蒸汽品质,发现是“冷凝水排放不畅”导致了系列问题。
原来,烘丝机需要在短时间内将烟丝烘干至目标水分值,蒸汽使用量大,会产生大量冷凝水。烘丝机冷凝水排出口至车间上方冷凝水回收管路,有垂直近10米高的“扬程背压”。
车间设备管理负责人杨春和修理工王刚在现场研究改进方案(资料图)。杨春娅 摄
“将冷凝水直接排走,不回收,保质量要紧!”
“直排能保质量,但造成大量冷凝水浪费!”
“一定要找到兼顾质量和节能环保的解决方案!”
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激烈讨论,只为开出“最佳药方”。最终,动力车间技术员闵超“在冷凝水出水口增加一套回收气动泵”的方案获得了大家的肯定。
修理工在实施冷凝水回收气动泵改造(资料图)。杨春娅 摄
有了“药方”,小组成员铆足了干劲。制丝车间以A线烘丝机为试点,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利用周末停产时间,率先增加冷凝水零背压回收气动泵。此次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操作工黄清“冷凝水回收顺畅,指标控制稳定”的反馈。
改造后,A线烘丝机处,每批次可回收1000—1200升冷凝水,烘丝机筒壁温度与冷凝水温差由技术改造前的8—15℃控制在2—3℃,过程控制稳定。
修理工王刚与操作工查看改进效果(资料图)。杨春娅 摄
这一技术快速拓展运用到了所有烘丝机上。按制丝车间每天加工叶、梗丝22批次计算,所有烘丝机每年可回收利用7000吨冷凝水,节约天然气约11万方,折合经济效益40万元,可减少碳排放20万公斤,相当于种植20000棵树。
在红河卷烟厂绿色工厂的发展道路上,制丝车间用实际行动交出了“绿色答卷”。(完)(杨春娅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