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奎是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滤棒成型车间电气修理工,自选择从事电气岗位工作以来,他始终谦虚好学、不断钻研,逐渐成长为一名通原理、会操作、能创新的“多面手”。
刚进入曲靖卷烟厂工作三年的杜文奎,在完成生产任务后便跟着机组继续学习。由于生产工作需要,车间要培养一批电气修理人员。当时,车间负责人走到杜文奎身边说了一句:“小杜,转岗从事电气修理工作咋样?”机械自动化专业出身的杜文奎先是一怔,然后毫不犹豫地说了句“好!”
杜文奎正在工作(7月8日摄)。
“现在想想,那会心里还真是有点‘没底儿’,当时就想着要不然试一试。”杜文奎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全身心投入。”
当时只上白班的杜文奎,为尽快上手这个岗位的工作,主动开启了“早班+白班”的“修行”模式。遇到新问题,他总是拉着车间里的电气师傅们刨根问底,再把问题一一细致地记录到自己的“修行手册”上,在闲暇之余又拿出来反复钻研、仔细对比。“只有多接触问题,多动手尝试,才能把电气摸透,把专业干好。”杜文奎说。
在近一年的学习中,杜文奎基本把车间常见的电气故障情况摸了个遍,根据车间安排,他开始了下一阶段的跟班学习。
杜文奎正在工作(7月8日摄)。
杜文奎说:“如果说第一阶段的学习让我熟悉了电气故障,那在后面的跟班学习中,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让我对电气维修有了更高维度的认识。”
在车间里,杜文奎对设备的电气教材和说明书不断翻阅和记录,将碎片化的知识点重组,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逻辑体系。在一遍遍的理论学习中、一次次的实操锻炼中,面对电气故障维修,杜文奎已从最初的“心里没底”历练到如今的“心中有数”。
“学了就得用,当初就想着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就能快一点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耽误操作工的生产进度,做好他们生产的‘后援军’。”杜文奎的这个想法,一直延续至今。
杜文奎在不经意间听到车间负责人说起残烟处理线“废棒毁形机”投料口过高,投料、喂料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难题后,“试一把”的念头再次在杜文奎心中涌现。
杜文奎正在与同事探讨工作(7月8日摄)。
画图纸、买材料、接线路,一番操作之后,杜文奎带着团队完成了“废棒毁形机喂料装置的研制”,基本实现投料、喂料的自动化,极大地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杜文奎陆续获得红云红河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红云红河集团技术能手、曲靖卷烟厂先进生产者、曲靖卷烟厂技术能手等称号,他的QC项目《YJ36装盘机满盘分离装置的研制》获云南中烟QC发布三等奖、曲靖卷烟厂QC发布一等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