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连续不断的降水让烟农谭达虎心里多了几丝担忧。“雨水太多,烟叶容易有病害,越是雨水多的时候,越要加强对烟田的管理。烤烟就是‘三分种、七分管’,收成好不好,全看管理有没有到位。”几年来,谭达虎已经从一位种烟“新兵”,变成了一位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烟农”。
谭达虎查看烤烟长势(资料图)。
谭达虎是一名“95后”,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他从小便怀揣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向往,2014年投身军营,3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2016年退役后,谭达虎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回乡初期,谭达虎深入了解了家乡的现状,他发现烤烟产业不仅是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也是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除了有专业的生产人员提供技术指导,还有种植补贴,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选择。
于是,谭达虎在2017年成为了一名“种烟新兵”。虽然在烟叶传统种植村长大,但他自己从未参与过烤烟生产。由于缺乏经验,第一年种植烤烟的收入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但他始终相信“别人能,我也能”。于是,谭达虎认真学习和掌握整地理墒、大田管理、采烤初分等每一个环节的关键点和技术要求,通过与烟站技术员的交流和不断实践,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种烟“门道”。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谭达虎的烟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烟叶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收入也在持续增长。
“以前的想法很简单,觉得烟叶种在地里自己就会长好,自从学会了技术才发现,要把烤烟种好真是一门学问。”谭达虎感慨道。
在创业成功、自身富裕的同时,谭达虎也不忘回馈乡亲们。他向乡亲们分享自己学到的烟叶种植、防病、烘烤经验,帮助身边的烟农提升烤烟生产水平,同时积极带动“90后”“00后”村民返乡、留乡参与烟叶种植。
随着烟草部门各项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烤烟生产机械化、无人机植保、烟叶烘烤自动温湿度控制等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烤烟生产队伍中,在技能提升、经验累积的过程中成为“职业烟农”,成为现代化农业的新生力量,同时也为烤烟生产注入更强的动能和更大的质量提升空间。(完)(谢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