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6月8日电 近日,腾冲市边境乡镇科技特派队与明光镇自治村组织农户开展马铃薯高产竞赛,通过马铃薯产量评测,评出了高产的前三名并颁发奖品,第一名亩产达3348千克。
图为腾冲市明光镇的村民正在采收马铃薯(6月6日摄)。新华网发(赵辉摄)
6月6日,由省作物学会组织,邀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植保植检站及梁河县、盈江县、腾冲市相关单位的专家组成测产验收组,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实施的“腾冲市边境乡镇科技特派队”马铃薯薯片加工型品种“云薯304”及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进行田间实收测产验收。
项目针对当地霜期长、收获期与雨季叠加等冬作马铃薯种植技术难点,引进抗病性强、商品薯率高的薯片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云薯304”,通过集成“提早播期、增施底肥、出苗覆土”等内容为核心的高产栽培技术,在明光镇自治村建成示范区面积106亩。
专家组在听取项目实施单位的汇报后,按照农业农村部高产创建测产办法,随机选取3片地块测产,结果为亩产2765.2千克。按当日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订单收购价,大中薯每千克1.85元计,小薯每千克0.5元计,折合亩产值4531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专家组认为,项目通过良种选用、技术集成,有效解决了当地冬季马铃薯种植难、撂荒地多,产量低等问题。通过扩大薯片加工型品种种植范围,原料错峰上市,延长薯片加工原料供应期,种植效益好。建议进一步优化配套栽培技术,扩大应用。
“因为气候的原因,我们洋芋的产量非常低,老百姓仅限于自家吃多少种多少,去年农科院来的特派队为我们引进了新品种,带来了新技术,今年种植下来产量提高了,收入也可观,冬闲田已经变成致富田,老百姓很满意。”腾冲茗瑞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麻加翠高兴地说。
“在自治村的薯片加工品种云薯304的推广中,特派队针对当地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催芽技术培训,提前播种;配套的机械化种植;地膜覆盖防霜冻等技术措施,并引进企业收购,不仅实现了抢节令,节本增效,还解决了农户卖难等问题。”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科研管理科科长、特派队队长邓剑川做了这样的总结。
“近年来,云南省农科院以省科技特派队项目实施为主要抓手,结合院‘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为主线,牵头组建了60支科技特派队,覆盖全省374个边境村。腾冲边境村科技特派队主要是对猴桥、滇滩、明光三镇的6个抵边村进行‘组团式’帮扶,通过项目实施实现助农增收。”参加测产验收的省农科院项目负责人马嘉伟介绍说。
“要种好马铃薯,我们就要学会与马铃薯对话,如马铃薯叶片萎焉了,是它告诉你它口渴了,我们得及时灌水。它的叶色变黄了,是它告诉你它的肚子饿了,我们得及时给它施肥。我们要会听马铃薯说话,满足它的需求,它就会长得好。”当天,省农科院马铃薯专家尹自友研究员对自治村种植户进行了现场培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