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5/22 15:10:51
来源:普洱日报

普洱宁洱:典型引路 激发活力

字体:

  近年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注重典型引路,以创建“四面流动红旗”为依托,在全县掀起一股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的新风潮,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

  争先进 夺红旗

  曼达村位于宁洱县德安乡,虽然距乡政府只有17公里,但开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要40多分钟才能到。正是因为地处山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曼达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21年,曼达村党总支因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被评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面对差距,曼达村党总支找短板补弱项,以“四面流动红旗”创建强党建、兴产业、促发展为目标,变“跟着走”为“带头闯”,主动谋划,冲在先、做在前。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全村完成了民房翻新、道路硬化到户、住户100%水冲式厕所改造,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同时,利用山宽地广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陡坡地,用套种的方式积极推广坚果种植,现已发展到1260亩。2023年已投产800余亩,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到丰产期总产值预计可达500万元以上。”看着成片的坚果地,曼达村党总支副书记白文军细数起村里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目前,全村黄牛存栏达到了1500余头,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养牛‘千头村’。”

  2022年,曼达村成为德安乡增收幅度最大的村,被评为“乡风文明红旗村”,首次获得了一面流动红旗。从崎岖小路到平坦的水泥路,从“找水喝”到“有水喝”,从零散种植到产业化发展……曼达村正朝着富起来美起来强起来迈进。

  曼达村的变化只是宁洱县以“四面流动红旗”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宁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晓涛介绍,2020年以来,全县开启“四面流动红旗”创建工作,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宜居乡村、乡风文明4个方面,按照村级季度自评、乡(镇)半年分类申报、县级半年复核、授予流动红旗的程序,每半年争创1次、每年度总评1次“红旗村”“红旗乡镇”。

  据介绍,“基层党建流动红旗”主要内容是以党建促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提升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能力;“产业发展流动红旗”是以兴产业促农村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大力巩固茶叶、咖啡、烤烟、畜牧等传统优势产业,抓好水果、蔬菜、生物药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宜居乡村流动红旗”主要是抓整治促乡村宜居,全面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行动;“乡风文明流动红旗”着重于以扬新风促乡村文明,不断推进乡村善治,实现乡村宜居。从生产生活到乡风文明,“四面流动红旗”成为宁洱县乡村发展方向的旗帜,也成为乡村振兴成果的标志。

  亮成绩 增动力

  作为全县获流动红旗最多的村,磨黑镇团结村曾面临有产业但形不成产值、有产品却推不出品牌,群众增收致富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捧着金饭碗却过着穷日子。团结村“两委”通过“党支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的模式和“开好三个会、管好三类人、上好三堂课”机制,充分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将党组织建在生产线上,3年斩获8面流动红旗,成为宁洱县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

  “我们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强起来的发展理念,多次带领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到昆明、楚雄、玉溪等地考察学习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团结村党总支书记李文希介绍,通过不断建立完善“三个三”工作机制,团结村构建起村、社、企、户“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打造了“芒果、蔬菜种植+冷库租赁+村级服务”的示范样板,全村种植甜脆芒果5300亩、烤烟2100亩、茶叶3304亩、冬早蔬菜2000亩,实现产业立体多元发展,2023年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5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2.27万元。

  亮出业绩、评出成果、奖出动力,在“四面流动红旗”创建工作的推动下,宁洱县各乡(镇)、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产业发展新方向,形成了以团结村、和平村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乡(镇)、村。宁洱县委、县政府为充分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不断加大“四面流动红旗”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对争创为“红旗乡(镇)”“红旗村”的,提供奖金及其他奖励政策,并组织获得流动红旗的乡(镇)总结推介先进工作经验,引导各村对照“红旗村”标准,查不足、知差距,明方向、鼓干劲。

  如今的宁洱,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激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通过争获流动红旗、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一个个像曼达村、团结村这样的乡村,正你追我赶奋力建强基层党组织,发展产业,建设绿美宜居乡村,持续助力村级集体经济、群众双增收,加速推进乡村振兴。(记者 胡梅君)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