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5/22 15:09:50
来源:普洱日报

峥嵘七十载 奋进再出发——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发展综述

字体:

(江城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穿越70年的峥嵘岁月,2024年5月18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迎来70华诞!

  时间追溯到1954年,那是江城县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页:1954年5月18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12月改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历届江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百业俱兴、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取、从贫困潦倒到全面小康的巨大变化,创造了改天换地的发展奇迹,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江城县委书记胡兴华感触地说,回眸江城县走过的70年光辉历程,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厚爱,离不开全体党员干部的拼搏奋斗,更要归功于全县11.1万人民的辛勤付出。

  如今,行走在江城大地,一个个产业项目犹如春竹拔节,一条条城市干道犹如绿带飞舞,一个个美丽乡村犹如群花争艳,一张张幸福笑脸犹如蜜酿甘甜……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江城县与越南、老挝接壤,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环绕而得名,素有“一城连三国”的美称。全县总面积3544.38平方公里,有7个乡(镇)、55个村(社区)、631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1.1 万人,居住着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拉祜族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75.68%。

  宽阔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崭新的高楼鳞次栉比,风格各异的住宅小区舒适宜人,花团锦簇的绿地公园遍布城中……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城已崭露芳容。江城县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城市、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荣誉。

  一项项闪着金光的荣誉,见证着江城县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对此,73岁的退休职工杨长征感触颇深。“我1971年参加工作时,县城只有两条狭窄的街道,居民住房大多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基础设施寥寥无几。如今县城变大了,环境变美了,也更有内涵了。”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江城县康平镇瑶家山村是瑶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过去,瑶家山村交通不便,通信不畅,村民们住的是茅草房,走的是泥泞路,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如今,村民们的房子盖好了,路也修通了,美丽乡村画卷令人陶醉。

  漫步于江城县曲水镇高山村土卡河村民小组,犹如穿行在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中。土卡河村民小组素有“陆地上的小渔村”之称,傣家民居错落有致,环境幽雅静谧。村里路通了,住房变大了,群众腰包鼓了,幸福生活像蜜一样甜。

  江城县委副书记、县长龙德生说,曾经的江城,交通靠走、吃饭靠天,基础设施短板突出。70年来,江城县实施了一大批管全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县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危旧房13148户,9990户3869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勐绿高速”等沿边“外联”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内通”农村公路实现历史性跨越,公路里程从70年前的81公里增至2488公里,增长了近31倍,所有行政村和村民小组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

  水利基础不断夯实。建成水电站12座,总装机容量达127万千瓦;建成水库10座,蓄水库容达6084万立方米,农村饮水保障率达100%。

  城乡品质实现跨越提升。全县建成区面积达42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5.4%;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86.09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达46.84万平方米。

  如今的江城,从城乡二元分割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数据是枯燥的,但透过数据能更真实地感受江城发展的步伐: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63.55亿元,比1954年的248万元增长了2561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54年的18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88亿元,增长了104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4年的43元增加到2023年的15454元,增长了近360 倍。

  亮眼的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循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重点经济数据,不难触摸到江城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如今的江城,经济总量节节攀升,综合实力突飞猛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民生福祉日益改善

  夏日的江城,天高气爽,满目新景。一片片茶园连绵起伏、绿意盎然,随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养殖场内,一头头牛儿膘肥体壮,不时传来一阵阵“哞哞”的叫声……

  江城县有着茶产业发展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等优势,是发展茶产业极具潜力的一块宝地。70年来,江城县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始终把茶产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来抓,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底,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达20.12万亩,综合产值29.58亿元。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江城黄牛养殖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牛产业逐渐兴起。截至2023年底,江城黄牛存栏5.54万头,养殖效益得到了很大提升,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茶产业、牛产业的发展托起了群众增收致富梦。曾经的江城,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以粮食为主,工业以手工作坊的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基本空白。70年来,江城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深入实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交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江城答卷”。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54年的190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6.57亿元,增长了872倍;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954年的16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6.38亿元,增长了10237倍;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54年的42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30.6亿元,增长了近7300倍。

  如今的江城,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三产融合、多业叠加”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山水和谐的秀丽画卷愈加凸显,生态文明蓬勃发展。

  发展来自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这是党和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历届江城县委、县政府努力奋斗的方向。70年沧桑巨变,发展华章辉映民生改善,边疆儿女昂首阔步向前。

  从低矮破旧的校舍到花园式校园;从沙土操场到塑胶跑道运动场;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多媒体设备……70年来,江城县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更加明显,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改进,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公平。

  从早期看病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样,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等高精尖诊疗仪器;从背着药箱穿街走巷的“赤脚医生”到签约医生现场问诊……70年来,江城县医疗卫生事业稳健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共享健康福祉。

  教育、医疗只是江城县改善民生的一个个缩影。曾经的江城,教育、医疗水平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底子单薄”。70年来,江城县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编织了密实的民生“保障网”,民生建设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受益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如今的江城,教育、医疗齐头并进,民生福祉惠泽于民,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对外合作深度赋能

  民族团结坚如磐石

  作为云南省唯一与两个国家陆路接壤的边境县,曾经的江城,“通路不通车、有边无贸”,对外发展受限。70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爱护下,江城县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抢抓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等诸多政策叠加的机遇,凭借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利用多样化的贸易方式与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加快江城县乃至普洱市对外开放的步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和谐稳定。

  口岸发展提速升级。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勐康口岸成功获批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设立入境粮食、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获海关总署批复同意;龙富口岸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升。精准落实对外贸易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替代种植。2023年,境外替代种植12.35万余亩;勐康口岸进出口货值6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10倍;进出口货物种类从5种增加至190种,增长了37倍。

  合作交流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加强与老挝、越南接边地区的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了8届中老越三国(普洱)边境商品交易会,贸易成交额累计达到了1.25亿元。

  此外,江城县还积极开展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合作,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如今的江城,区位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已从开放末梢变为黄金前沿。

  所有的发展成就,归功于民族团结。在江城,民族团结富有文化血脉,迸发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江城县整董镇整董村城子三寨,哪户人家有红白喜事,不需要打招呼,全村人都会主动帮忙;哪户人家有困难,邻里之间都会出手相助;但凡遇到村里的公共事务,各族人民都会出工出力,不落哪家。

  曾经的江城,民族隔阂、民族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纷繁复杂。70年来,江城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活力,55个村(社区)党组织建立了“新时代边境先锋队”,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70年休戚与共,江城各族儿女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旋律。

  如今的江城,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人心归聚,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时光无言,历史记忆鲜活如昨。所有的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江城县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赓续奋进、号角催征,再出发!(记者 罗成建 通讯员 张权)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