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儿童眼健康教育知识的大力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会带他们到医院做眼科检查,排查眼病、测远视储备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但对于很多第一次到医院做眼科检查的小朋友们来说,面对视力表检查和各式各样的眼科仪器检查,因为不了解,心生抗拒而不配合,甚至哭闹不止,最终眼科检查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对此,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云南省区副总院长许江涛从“就诊前准备”“就诊时检查”“就诊结束后”3个阶段分别给家长们总结了就诊小窍门。
就诊前准备阶段
首先,教会孩子看视力表。视力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视力定量检查。孩子的视力如果是正常的,就可以排除很多严重疾病,也可以避免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只要家长提前耐心教导,绝大部分孩子在3至4岁阶段都能学会看视力表。
医院里常见的两种视力表(资料图)。供图
目前,医院最常见的视力表有“E”字视力表和图形视力表。许江涛建议,针对4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直接教孩子认识“E”字表,相对而言,“E”字表的变量更少,复杂度低。家长在教“E”字表时,可直接让孩子用手去指“E”的开口方向,而不是开口去说“上下左右”。如果年龄在3岁左右,表达不清楚,也可以使用图形视力表检查。
其次,提前进行心理建设。一提起医院,很多孩子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打针、吃药,从而产生抗拒心理。所以,进行眼科检查前,家长可以提前与孩子进行沟通,提高他们的兴趣,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去医院检查眼睛就像做游戏一样,提示孩子检查时盯着医生发亮的小灯或者图片就可以了。
就诊检查阶段
此外,不要恐吓孩子。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医护人员时,可能会有胆怯、不配合的情况,这时候家长不要急于指责孩子,更不要恐吓孩子,以免让他们更紧张、更抗拒。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褒奖,并帮助他们建立对眼科医生和护士的正确认知。
医生借助手中的玩具引导孩子配合检查眼睛(资料图)。供图
同时,让孩子有自我发言的机会。就诊时,医生会直接对孩子进行简单提问,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和孩子的交流降低孩子的戒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顺利完成各项检查。这时,家长应给予孩子与医生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勇敢开口,这样也有助于孩子在检查中更加放松和配合。
就诊结束阶段
最后,带领孩子“复盘”。回家后,建议家长花几分钟时间和小朋友一起对医院检查的过程做个“复盘”,强化一下“去医院检查并不可怕”的印象,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孩子进行沟通,以利其配合治疗,并为之后的定期复诊打下良好基础。
患儿接受“镇静”沉睡后进行验光检查(资料图)。供图
为帮助不能配合完成眼底检查、检影验光、眼压测量等小儿眼科专业检查的婴幼儿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孩子顺利接受检查,昆明爱尔眼科医院还开展了“小儿镇静治疗”,可帮助孩子在沉睡中顺利完成相关检查,减少孩子因为检查而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感。
“0至6岁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眼部发育和视功能发育的敏感期。”许江涛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视力不良的迹象,例如有视物凑近、歪头、斜眼注视等情况,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找专业的小儿眼科医生,利用科学的诊疗手段,及时进行准确的检查,把握合适治疗时机,以免影响孩子的视力和双眼视觉发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