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红色基因,爱国爱教促团结。”“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近日,走进始建于1730年的昭阳区守望乡八仙营清真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十分醒目,古色古香的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展厅、解放军四十三师师部指挥部旧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栏、八仙营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功能区有序布局,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
八仙营清真寺属昭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仅可以领略传统中式古建筑之美,还能参观1950年2月解放军四十三师进驻昭通城时的师部指挥部驻扎地,实地感悟红色文化。每年还邀请各族群众参与节日庆典,共同庆祝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各民族在持续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作为全省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点,这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成了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展厅,采取展板、书屋、电子屏等方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依托解放军四十三师师部指挥部旧址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在这里建成昭通市八仙营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成为当地开展党性教育、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今年以来,共有来自省、市、县的团队及社会各界人士170余批次8000余人到八仙营参观学习。”守望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马凌锋说。接下来,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深入开展“四强”活动中,持续擦亮全省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点、昭通市八仙营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两张名片”,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讲好军民鱼水情故事,谱写好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昭阳区守望乡八仙营的生动实践,是昭通市深入开展“四强”活动、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昭通市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进机关促为民务实、进社区促和谐友爱、进乡村促繁荣发展、进宗教活动场所促文明和谐等“十进十促”活动,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为抓实抓细示范创建工作,昭通市深入实施“1+10”升级版创建工程,牵头联合3省4市14县开展赤水河流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创建,创新实施“石榴红”工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昭阳、大关2县区创成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现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覆盖。27个单位创成省级示范单位,巧家县感恩教育基地创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彝良县进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此外,昭通市加快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通过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累计投入资金7321万元、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工程40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项目15个,彝良县“云中苗寨”、鲁甸县“云中乐谷”等一批示范点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日子越过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