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烟农故事:余云才的全家福-新华网
云南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3 11/24 16:52:13
来源: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

保山烟农故事:余云才的全家福

字体: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是典型的农业乡,主要产业有烤烟、香料烟、甘蔗、茶叶、林产业、畜牧业,是龙陵县“两烟”种植第一大乡,其中烤烟种植面积8600余亩。

  平达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乡,余云才夫妇是平达乡河尾村的傈僳族种烟“名人”。

余云才和小孙子在玩耍(8月3日 摄)。李志旭 摄

  58岁的余云才已种烟14年。2009年,余云才试种了1.5亩烤烟,实现收入1500元。第二年他和妻子把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6亩,实现收入7000余元。发现种植烤烟收入稳定,夫妻俩逐步扩大烤烟种植面积,2022年,他们种植烤烟27亩,实现收入14万元。

  余云才夫妻二人善于学习,勤于摸索,在烤烟种植和烟叶烘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寨子里的乡亲,让大家都能提升技术,增加收入。

余云才的女儿、女婿在为烤烟分级(8月3日 摄)。李志旭 摄

  余云才的女儿是大学生,如今女儿一家也加入了种烟的队伍中。女儿、女婿不仅完全掌握了种植技术,还发展起了烟后作物,种上了玉米、萝卜等作物,每年可增加上万元收入,为周边群众发家致富提供了榜样。

  女儿、女婿的出色表现让余云才夫妇深感欣慰,眼看着种植烤烟有了接班人,余云才夫妇也渐渐“退居二线”,放手让孩子们去干。

余云才的妻子在缝制傈僳族刺绣产品(8月3日 摄)。李志旭 摄

  余云才一家有6口人,依靠种烟,他们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余云才的妻子近几年开起了小卖部,空闲之余还做些有傈僳族刺绣的小物件出售,一年也有1至2万收入。(完)(李志旭 姬明银 张锋)

【纠错】 【责任编辑:冯雨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