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以“创业之城”建设为抓手,结合“旅游城市”建设,聚焦产业发展,分专题、分板块、分群体研究,推动就业创业与经济稳增长同向而行、互促共进。
建体系 完善就业公共服务
市场化运营。启动普洱市人力资源市场升级改造,引入江苏、上海等一批省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统筹推进各级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定期开展“职引未来 就在普洱”月月招聘会,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进企业”专场招聘,搭建共享用工调剂平台,县(区)全覆盖开展“直播带岗”,实体化运作村级劳务社,发展村级劳务经纪人队伍,打造多元联结、开放合作、精准对接、运作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组织化输出。统筹“组织管理、供需对接、建制输出、就地就近就业和服务保障”5个组织化,构建贯穿全程、部门联动、同轴运转、动态监测跟进的就业服务链,集“选岗、送岗、输出、保障”于一体,定期输送,成批转移。
产业化对接。探索建立产业、人才和人力资源对接协作机制,有效衔接园区、企业、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开展“嵌入式”“耦合式”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供给效能、丰富应用场景,打通产业人才开发、引进、流动、配置全链条,促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
精准化培训。建立职业技能精准培训制度,通过统筹培训计划、整合资源、打捆政策、打包项目,建设“人社+行业主管部门+职业教育学校+龙头企业”共享实训基地,市级抓示范培育、县级抓重点提升、其他部门和乡(镇)抓基础兜底,构建从“初始到终端”的全产业链培训体系,推广企业订单、定向、定岗技能培训,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就业链、创业链相贯通。
拓空间 丰富就业创业渠道
搭建“产校企才”桥梁。按照规上企业、特色企业、招商企业等类别,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前瞻性预判,分类建库、精准锁定一批重点企业,针对性拓岗储岗,动态推送至教育部门、驻普高校,增强人岗匹配,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今年以来,企业稳岗拓岗2631个,到驻普高校开展5场校园招聘会,引入省内外585家用人单位提供10000余个岗位,吸引了校内外10824名毕业生入场求职。
开拓见习实训基地。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紧扣普洱茶、咖啡、绿色能源、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特色餐饮等产业发展,融就业、实践、实训、颁证于一体,甄选认定一批重点企业作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
深化公共部门扩岗。加强统筹规划,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聘)工作,深入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岗位,扩大“西部计划”岗位招募人数,拓展“城乡社区专项计划”“村医专项计划”。落实落细“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村创业者等自主创业个人和企业的“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场地减免租金、项目扶持补助等支持力度,积极发展乡村车间、手工作坊、创意农业特色产业创业载体建设。今年以来,全市促进驻普高校毕业生就业5160人,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117人,其他返乡创业青年群体(农民工)287人,创业担保贷款扶持1021人(户),发放贷款19330万元,带动就业2686人。
优布局 充盈就业创业站点
以“一园一主题一特色”系统持续推进“1+9+N”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继澜沧乡村振兴园、墨江预制菜产业园、云南农大热作学院咖啡主题创业园后,建成西盟县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产业园,推动昆明国茶港飞地园区、广州慢岛飞地咖啡园区建设,江城边境创业孵化园初步完成选址。累计孵化企业313家,培育经营主体165家,服务企业1943家,开展创业培训20824人次、带动就业1746人、促进创业471人,累计孵化产值8.4亿元。
探索打造一批“创业大街”“创业小巷”“创业社区”“创业集市”等特色创业场景。集聚青年从事文创旅游、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目前,建成倒生根社区创业空间站、瑞池咖啡特色品牌店、绿色经济青年创业园、思茅区龙潭乡就业创业服务站等,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青年创业空间建设正稳步推进。
普洱“智慧就业”“智慧创业”两个信息平台运维上线。今年以来,“智慧就业”平台共收集117家企业发布线上岗位320个,提供岗位共6551个,其中省内1581个、省外4970个。
强品牌 擦亮产业发展底色
推进乡土人才开发。以“师带徒”的方式,培育一批覆盖广泛、梯次衔接、技艺高超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工匠艺人等技能人才队伍,选出优秀乡土人才。今年以来,劳务品牌牵引带动3.4万人就业创业,“澜沧景迈茶人”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普洱菜名厨”“镇沅茶匠”正在有序推进,联动国家咖啡创新中心,启动“普洱咖啡师”技能培训教材编纂工作,通过系统规范培育,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内涵。
常态化甄选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才。以“创赢普洱”为品牌,制定赛事办法,整合各行业赛事资源,“多个方向归集,同一渠道开展”,推动“比赛、展示、交流、观摩”四合一,甄选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才,强化创业资金等政策集成式扶持。
用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人才资源。紧扣普洱茶、普洱咖啡、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用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人才资源,分类建立市级创业导师库、创业项目资源库、创业人才名录库和专家志愿服务团,开设创业导师服务导航窗口,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业投资、项目开发、资金支持等“一条龙”创业实践辅导。(记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