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象来说,“象生”中有两件大事——吃和玩,所以每当它们出现在大众视野,不是在干饭,就是在去干饭的路上,或是在水塘里、森林中嬉戏打闹。别看它们的行为差不多,其实性格各有不同。那么大象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不妨通过这几份“简历”去寻找答案……
知识点一:成长环境与经历决定小象性格
与人类一样,成长环境与经历对于小象的性格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就有这么几个例子。
在人类陪伴下长大的“羊妞”
姓名:“羊妞”
年龄:8岁
昵称:妞
外貌特征:圆滚滚、耳朵因打针治疗缺了一块
性格:温驯、贪吃、胆小、“象来疯”、信任人类
今年8岁的“羊妞”是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的“初代网红”,它凭借童年经历、溜滑梯、玩水管等“出圈”事件走红网络。作为一头雌象,“羊妞”脾气性格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是仅出生6天就被象群遗弃的它缺乏野外生存技能,只有在“象爸爸”的陪伴下去野外进行野化训练。所以即使“象爸爸”们努力让它学到更多本领,但也因为羊妞的成长经历让它对人类十分信任、依赖,“象爸爸”走到哪儿它就要跟到哪儿,对野外食物的辨别能力较其他同龄象差。
“明星龙龙”性格的养成
姓名:“龙龙”
年龄:2岁
昵称:猕猴桃、毛毛龙
外貌特征:毛发浓密(已经开始脱落)
性格:戒备心强、调皮捣蛋、“象缘”好
在被救助的2年多时间内,“龙龙”的性格变化十分明显。刚被救助时候,仅2个月大的它对“象爸爸”十分挑剔,认准了一位“象爸爸”就只吃他喂的羊奶,这也让“龙龙”得到了“渣精龙”的称号,同时也显露出了性格中倔强的一面。不仅如此,当时的它性格孤僻,不喜欢和其他小象相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象爸爸”们尝试让它接触更多同类,带它去山里玩耍、觅食,“龙龙”也逐渐变得开朗,调皮捣蛋的一面显现了出来。作为一头公象,它的野性也更强,2岁多的它已经开始有了较强的警惕性和防备心理。
霸道“七公主”为啥霸道
姓名:“景景”
年龄:4岁
昵称:小七、七公主
外貌特征:头小、肚子圆滚滚
性格:霸道、热情、爱告状、喜欢结交朋友
“景景”的妈妈是救助象“然然”,与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其他小象不同,“景景”从小就在妈妈和阿姨的宠爱和保护下成长,所以它的性格也就比较傲慢一些。“然然”对“景景”有些溺爱,即使它犯了错也不会被教训,相反它还会仗着自己有妈妈和阿姨的保护去欺负其他小象。所以相比没有妈妈带的小象,“景景”的胆子更大,野性也更强。
通过工作人员的观察发现,小象之间也会互相找“家长”告状,而像“景景”这样身边有妈妈的更是受不得委屈。
知识点二:溺爱中成长的小象很“任性”
野生亚洲象群对小象总是格外关爱,在野外活动时,工作人员经常可以观测到大象把小象包围在中间,将小象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但象妈妈对小象的教育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老来得子的母象对小象的照顾格外上心,也可以说是溺爱。
在溺爱中长大的小象也会更加“任性”,小象到达一定年龄后,一般母象会慢慢不让小象吃奶,但对小象格外溺爱的妈妈会一直哺乳,甚至有六七岁的小象还在吃奶的情况。除此之外,被过多溺爱的小象不会乖巧地跟随妈妈,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它们并不会判断危险,所以象妈妈为了小象的安全也会选择向孩子妥协。
知识点三:有一种爱叫放手
无论是在人类陪伴下成长的小象,还是有象群守护的小象,都需要“家长”的放手才能成长。
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象爸爸”们努力让每一头小象学习更多野外生存技能,有时他们甚至会藏起来,让它们学着勇敢、学着独立,期待着它们有一天能组成一个家族,在热带雨林中相依相伴成长。
而在野外,公象到达一定年龄后需要离开象群,雌象要学着做母亲,“家长”只有放手,让它们学习更多技能,才能在热带雨林中茁壮成长。(完)(康静 柴静 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