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近年来,昭通市民政局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近年来,昭通市民政系统坚持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能,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推动全市各项民政事业稳中向好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2022年,昭通市民政局聚焦全市44.53万户196.77万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将49.5万人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建立41.83万户149.43万人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加快推进“智慧民政”信息化平台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我们积极探索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制定“十四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打造了2个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15个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5个省级(乡镇)社工示范站。2022年,镇雄蓝豹应急救援中心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我们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保障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养老床位11912张,深入开展331个儿童助医助学帮扶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打造4所区域儿童福利机构,推动未保中心提质转型,服务好“一老一小”,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
问:在促进民生发展的过程中,昭通市民政局近年来推出了哪些经验做法?
长期以来,昭通市民政局紧扣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对标全国、全省先进示范城市,坚持“项目工作法”,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加快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全力打造4个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稳妥完成机构儿童移交工作。
落实“一线工作法”,实行处级领导挂联县区工作制度,科学制定调研计划,确保问题在基层发现、在一线解决;印发《处级领导下访接访工作方案》,坚持带案下访回访,下沉一线为群众解难题;制定办理实事计划清单,2022年计划实事已全部办结,其中领导班子办结5件、领导班子成员办结10件、干部职工办结67件,办结率达100%。
推行“典型引路法”,紧扣党建引领,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积极打造先进典型。乡镇社工站建设、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社会救助等专项工作相继在全国全省交流;1家社会组织、1名社区干部、1名民政干部受全国表彰;2个民政集体、6名民政干部、1个志愿项目被全省表彰;2个村(居)民公约、1个易迁后续帮扶典型案例被上级民政部门推广。昭通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推动智慧救助信息化项目,与中国农业银行昭通分行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争取到600万元建设研发资金。
问:在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局起步之年,昭通市民政局要如何继续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促稳定?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奋楫争先。2023年,昭通市民政系统将立足民政工作实际,严格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聚焦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落实省民政厅2023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着力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更加精准、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发展健康有序、现代化社会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效能不断加强、行政区划管理不断优化,努力开创昭通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