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东川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在“融”上下功夫,推动“易地搬迁+民族团结”高度融合发展,促进易地搬迁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全力打造各民族互嵌共融示范样板。
集中安置点(资料图)。东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东川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云南省万人以上安置点之一,搬迁对象共涉及8个乡镇(街道)68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28个村整村搬迁)8518户31674人。从“挪穷窝”到“住楼房”,东川区始终把各民族共居共学贯穿到易地搬迁和后续巩固全过程,围绕打造空间互嵌模式,各族群众共同摇号选房,在同一小区不同楼栋不同单元互嵌式“混居杂居”;成立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站,着力打造集“管理、平台、服务、帮扶、互助、共治”为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七个平台”,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互动。
同时,东川区持续完善安置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围绕“五好”目标、“七有”抓手,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持续加大安置点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需求供给,切实增强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幸福感。
文艺惠民演出(资料图)。东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聚焦搬迁安置点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东川区持续深化“四全六配套”的东川模式,制定东川区万人以上安置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实施方案,创新出台“1+6+13”后续发展配套政策体系;全力做好就业工作,投资建设东川区创业就业产业园(一期)、东川区起嘎移民搬迁创业就业基地,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广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助力搬迁群众就近创业就业,实现有劳动力家庭户均一人以上就业;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扩能增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易地搬迁群众实现产业增收。
开展党建主题活动(资料图)。东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东川区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以社区治理为抓手推动各民族互嵌共融,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片区党总支、楼栋党支部”管理体系;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雏雁护航”工程,建立“妇女之家”和“新时代女性学堂”,建设和美社区。同时,东川区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十二个一”群众性精神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开展“五星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推动建设搬迁安置“社区共同体”,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和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完)(赵云甫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