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在怒江政务服务中心‘好差评’系统满意度测评49685条。其中非常满意48851人次,好评率100%,没有差评。受理‘12345’政务服务的便民热线822件,办结率100%。”在怒江政务服务中心一楼的办事大厅前,泸水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陈茶荣介绍道。
在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市民取号、咨询、办理或坐在休息区等候,整个大厅井然有序。这里65个州、市部门,121个窗口的工作人员,每天要接待300多人,办理350件事项。
作为办事大厅的管理单位,泸水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持续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以群众需求、问题、困难为导向,优化大厅布局,加快服务事项入驻,提升窗口人员业务水平,把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作为检验两场革命的试金石。
自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以来,泸水全市上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理念深入人心,“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的共识,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窗办理” 群众少跑路
群众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如何实现只进一扇门、“一窗办理”,群众少跑路呢?
“我们对办事大厅的窗口布局按功能分区进行了优化,将服务事项相同,功能相近,审批关联的部门进行片区合并,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陈茶荣介绍。
泸水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将部门设置的小“一窗”变成按事项集成审批的大“一窗”,推进综合受理“一窗化”。将泸水市教育体育局、泸水市工业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泸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12家单位141项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受理。“虽然需要协调的部门很多,但这样能方便办事群众,还能最大程度缩减部门人力物力压力。”陈茶荣说。
泸水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围绕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程序,服务事项实现了时间减半,如财产登记、变更、注销、抵押,实现承诺书时限3天,在1天内办完,企业开办承诺3天,1天内办完。
办事大厅设立的“办不了”受理窗口,为之前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因政策解读不到位、部门协调难度大、推诿扯皮等原因导致“办不了”的问题提供快捷的办事通道。“办不了”窗口自成立以来接到反映各类问题36件,受理29件,全部办结。
“1310”举措 暖心行动升级
“1310”举措,即1个方案、3项措施、10项暖心服务,这一举措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系列优质、高效、便捷的暖心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满意度。
通过制定《泸水市深化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方案》,实现只填一张表、只提供一套材料,“一次办好相互关联的多件事”的政务服务。
通过党建引领、制度建设、考核评比3项措施,落实“党建+政务服务”,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创建优质高效的服务队伍。1-5月评出政务服务中心泸水市公安局、国家税务总局泸水市税务局、泸水市医保局等5个“优秀窗口”,欧艳芳、陈增娥、李学利、杨贵樱等5名“服务之星”。所有服务窗口凝心聚力树立干事创业新风正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政务服务的难点、堵点逐步消失,切实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免费提供复印、邮寄、茶水、信息查询、打印证照、图书阅览、手机充电、自助电脑、特殊人员帮办代办、集中采购类项目上门指导等10项暖心服务,同时还在大厅设置了导询台、志愿服务点、“母婴室”等温馨服务,不断完善实体大厅功能,创新服务方式。
群众的满意度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3月初,群众反映有关行政审批时限长、环节多、材料多等问题。泸水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立即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政务服务窗口进行了优化提升。很短时限内,泸水市住建局在4月中旬将水电气申报安装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市自然资源局将原来30个工作日才能办理的规划选址、规划许可证减到5个工作日就实现审批,不动产登记从3个工作日办理整合到1天材料齐全就能够审批。
同时,对市级进驻的824个办理事项进一步优化,全面推广云南政务服务统一申办系统,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要求,积极推动“一网通办”,在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入驻29个部门,与居民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密切相关的1260项行政权利、公共服务事项可在网上受理、网上办理。
“目前,泸水市在网上可办率99.25%、‘一门进驻’率90%、最多跑一次事项98.50%。市民通过线上线下实现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不同的政务服务办理事项。”陈茶荣介绍。泸水市政务服务工作从线上线下,网上大厅、实体大厅、掌上大厅得到不断提升和加强,更好地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最优服务、最大热情、最好作风,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打造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进泸水高质量发展。”陈茶荣说。(完)(李学玺)